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佛教气功 >> 佛家典籍 >>

禅宗大意(13)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1-02 09:27

  南宗诸师,对牛头一派禅风颇有异词。如《景德传灯录》卷九载黄檗希运禅师说:‘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此举一例,可知其余了。

  五祖弘忍大师,旁出法嗣共十三人。即北宗神秀、嵩岳慧安、蒙山道明、扬州昙光、随州禅慥、金州法持、资州智侁、舒州法照、越州义方、枝江道俊、常州玄赜、越州僧达、白松山刘主簿。这里简略地介绍神秀、慧安、道明三禅师如下:

  1.北宗神秀禅师,开封尉氏人,俗姓李氏,少年精研儒业,博学多闻,不久舍弃所学,出家寻师访道,至蕲州双峰东山寺,遇五祖弘忍大师,专以坐禅为务,乃叹服曰:‘此真吾师也。’于是誓心苦节,以打柴担水自役,而求其道。五祖默识之,深加器重,请为七百人的教授师。五祖对神秀说:‘吾度人多矣,至于悟解,无及汝者。’观其得法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主渐悟之法。渐次拂拭烦恼,以入于菩提。以□‘伏心灭妄’为修行宗旨。五祖寂后,秀遂往江陵当阳山玉泉寺,高扇宗风大弘禅法。唐天授二年(701),则天武后闻其名,请至宫中,于内道场供养,武后对之行跪拜礼。当时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及中宗即位,尤加礼敬。大臣张说尝问法要,执弟子礼。师有偈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神龙二年(706)二月二十八日于东都天宫寺入灭,春秋百岁,谥大通禅师。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帝送到桥,王公士庶皆送至葬所。张说及征士卢鸿一各为碑诔。门人普寂、义福等并为朝野所重。

  神秀的得道弟子十九人,其中以普寂、义福、敬贤、巨方、香育最为有名。普寂后来也被谥为大慧禅师,其弟子四十六人,其中有道璇,于日本圣武天平八年(736)东渡日本,传北宗禅于日大安寺行表,行表传其法于传教大师。义福(658—736)和普寂共传道二十年,寂后谥大智禅师。北宗一系因有二人的弘传,一时颇盛。普寂、义福即为第七祖。

  在禅宗史上,一般称慧能一系的禅法为‘南宗禅’,一云‘南顿’;称神秀一系的禅法为‘北宗禅’,一云‘北渐’,故有‘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之称。北派数传即衰,独南派盛行不替。因此后世的禅宗,均属慧能一系。

  2.嵩岳慧安国师,荆州枝江人,姓卫氏,得法于黄梅五祖。行头陀行,遍厉名胜。麟德元年(664)游终南山石壁,认为是息身之处,遂驻锡如此。自尔从他习禅者辐辏相接。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礼,问曰:‘如何是自己意?’师曰:‘当观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坦然于言下知归,更不他去。怀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

  隋炀帝尝征诏,慧安辞不赴诏。及唐高宗诏,师亦不赴。武后时,以师礼迎请至辇下,与神秀禅师同加钦重。后尝问师:‘甲子多少?’师曰:‘不记。’后曰‘何不记耶?’师曰:‘生死之身,其若循环。环无起尽,焉用记为?况此心流注,中间无间。见沤起灭者,乃妄想耳。从初识生至动相灭时,亦只如此。何年月而可记乎?’后闻稽颡信受。中宗即位,益加钦礼。时人尊称他为‘老安国师’。

  神龙三年(707)师辞归嵩岳,三月三日以后事嘱门人。至八日,闭户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八。门人遵旨,舁置林间,野火自燃,得舍利八十粒,内五粒色紫,留于宫中。至先天二年(713),建塔供奉。

  3.袁州蒙山道明禅师,鄱阳人,是陈宣帝之裔孙,国亡,落于民间。因其是王孙,尝受官署,因有将军之号。少年时于永昌寺出家,慕道心切,遂往依五祖法会,极意研导,初无解悟。及闻五祖密付衣法与卢行者慧能,即率同志数十人,蹑迹追逐,至大庾岭,师最先见,余辈未及。卢见师奔至,即掷衣钵于磐石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师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躇悚栗,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于我!’卢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阿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师当下大悟,遍体汗流,泣礼数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卢曰:‘我今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在汝边。’师曰:‘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卢曰:‘汝若如是,则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师又问:‘某甲向后宜往何所?’卢曰:‘逢袁可止,遇蒙即居。’师礼谢,即回岭下。独往庐山布水台,三年后,始往袁州蒙山,大唱玄机。师初名慧明以避六祖讳,改名道明。座下诸弟子,尽遣往岭南,参礼六祖。

  上来已简略介绍旁传的善知识七人,其余未叙述者,或于史书中已立传,或唯列其名,可于《传灯录》、《广灯录》、《传法正宗记》等书中参考之。

  五□禅宗门下的楞伽师

  禅宗初祖达磨大师,在向二祖慧可传法时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人。’这是《景德传灯录》的记述。达磨传法授衣后,还传授了《楞伽经》四卷,并说明此经是如来心地要门,要二祖慧可弘传,开示众生悟人。指出了《楞伽经》对参禅者的重要性。

  但是达磨大师又说,他所传授的禅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指出了禅的立宗基础及体验的方法。既然是‘教外别传’,故无所依的经典;既然是‘不立文字’,故也没有文字上构思推究的理论,只以‘见性’一事为‘成佛’之道。根据这些教导,所以禅宗接化学人,都是用解粘去缚的方法,应病与药,使学人直悟,冷暖自知,以心传心,师资默契而已。禅的主眼,是亲证真如法界,不是一种真理的概念,这必须如实体验,始得理会。故说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也并不轻视经典。如中峰和尚在《山房夜话》里说:‘譬如四序成一岁之功,而春夏秋冬之令,不容不别也。其所不能别者,一岁之功也。密宗,春也;天台、贤首、慈恩等宗,夏也;南山律宗,秋也;少林单传之宗,冬也。就理言之,但知禅为诸宗之别传,而不知诸宗亦禅之别传也。会而归之,密宗乃宣一佛大慈悲拔济之心也;教宗乃阐一佛大智开示之心也;律宗乃持一佛大行庄严之心也;禅宗乃传一佛大觉圆满之心也。’日本临济宗的创建者荣西禅师在《兴禅护国论》里说:‘与而论之,一大藏教,皆是禅所依之经典;夺而言之,无有一言为禅所依之经典。’扫除了禅教的矛盾。教即是禅,禅即是教,故教无可舍,一切教都是禅。所以禅宗对经典的看法,亦自和其他各宗不同,可取则取,可舍则舍,不受任何束缚,自由任用。凡有助于禅旨的举扬,三藏教典,拈来就用,用罢即了。这是的经教观。如四时、五时教或三时教的分类,悉非所问,是之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在参禅者自己用功方面来说,有时也须要看经教,所谓‘以教照心’,就是根据经典所说的思想,来对照自己的体验,鉴定其正确与否。从这点来说,禅人也有应用经教的时候,古来禅门大德,从看经教而开悟的亦大有人在。所以‘不立文字’,不等于不用文字。因此,初祖达磨大师传《楞伽经》四卷给二祖慧可大师,是有其深远用意的。

  • 共45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下一页
  •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