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万法归一,本无异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
既得无我法之后,已证实相,非寂然无觉照也。有觉照,则真空不空,自有实见可凭。因问须菩提,如来有肉眼不。肉眼者,照彻众生形色也。且问有天眼不。天眼者,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也。且问有慧眼不。慧眼者,返观内照,常如琉璃世界,真性无一毫瑕疵也。且问有法眼不。法眼者,以大乘之法,最上乘之法,普度群生,而又万法皆空也。且问有佛眼不。佛眼者,上照三十三天现百宝之祥光,下照一十八重地狱,破九幽之黑暗也。而须菩提俱以为有。佛说有此五眼,则清虚光明之气,彻上彻下,所谓浩然之气,塞乎天地之间也。天下无处不有清虚光明之气,即无处不有佛。天下无人不具清虚光明之性,即无人不有佛。而天下一切众生之心,稍有妄心,如来岂不能悉知乎。试问须菩提,恒河中之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是沙,而以一沙化作一恒河,一恒河仍具此恒河之沙数。而以此恒河沙之恒河沙数,一一化作一佛世界,佛世界如此恒河沙数,其世界可算多不。而须菩提直以为多。佛因告须菩提曰:尔所国土中,若此恒河沙数之佛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若干种种妄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强名为心。所以然者何?盖人不可有过去之系忆心,不可有现在之游移心,不可有未来之期冀心,此三种心,皆是妄心,不可以入道。夫一切妄心,佛既能知,尔等一切真心,佛岂不能知乎!故尔等凡有一分真实无妄,佛即与尔一分性分之福德。凡有一分虚假矫饰,佛即减尔一分世分之福禄。尔等一切儒生与一切僧道,各宜勉之。
二二、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法身遍界,通化无边。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注:
凡一切妄心,既不可有,盖妄心不但不可以入道。即以之修布施之福德,亦不可有妄心。有妄心则预为希冀福德,是布施先着于相,其得福德也,终觉有限。试问须菩提,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否。须菩提以为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因告之曰:但布施时,不可着于相,而以己之福德为实。若自以为实,而修福德,如来即不说得福德多也。惟修行者虽广施阴德,遍满人间,毫无希冀福德之志,是以福德为无也。故如来说得福德多,此与第八分略同。但第八分言七宝布施,不若持经,是望人入道,不可专以布施为福德。遂不修性命,非不用布施也。此言七宝布施,稍着于相,福德有限。是言人之入道,更要保守平日不着相之心性,以行布施,方可授仙职而成佛果,以享无量福德,甚矣。性功真是彻始彻终之事也,无忽无忽。
二三、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色相皆妄,离妄见性。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注:
布施以修福德,既无妄心,而自家之身相,岂犹不能看得空乎。试问须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见否?具足色身如三十二相,毫无欠缺之类。然虽具足,究系色身见也。而须菩提直以为不可见。盖知具足色身,终是落空亡也。且问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具足诸相,能飞行变化,地仙之类,佛之罗汉果是也。而须菩提直以为不可见。盖知具足诸相,未能炼神还虚,即不能打破虚空与太虚同体也。此与第五分十三分略同,但五分,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欲人即有相之色身,以修无相之法身,此言具足色身,是欲人即延年住世之色身,以见无极虚空之法身。十三分,言三十二相,终是假合,以此见如来,不如持经以修心性,是引人以修心性。此言三十二相,固是假合,即具足如罗汉果之飞行变化,亦未必真实,是望修最上一乘之法身也,辞同而意究不同。
二四、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法无可说,所说非法。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注:
既不可以色身诸相见如来,又恐人以为为他人说法,遂足以见如来。佛因呼须菩提以示之曰:勿作是念,如来有所说法,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是不能解佛所说之义趣深蕴也。盖虽有所说法,实无法可说,因强名为说法。何也?说法者,只可说其糟粕,而成佛之真谛,实在自家心性。尔时慧命须菩提,因问未来众生生信心否。此尔时者,度同类以报德之时也。谓之慧命须菩提者,此时一齐开以大智慧,使之同居洞天福地,不以众生视之也。佛又示须菩提曰:彼虽众生,而实各有佛性,彼实非众生也。然困而不学,终失其佛性之真。又不可谓彼非众生也。何以故?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强名为众生而已。盖众生一念净信,而佛性即现。果能从此扩充,勤修心性,则众生即是如来,尚得谓之众生乎。是众生之为众生,实众生之自限于众生。是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受尽无量苦恼。而如来时时接引众生,何尝以众生视众生乎。
二五、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了悟性空,无法可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