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式太极拳内功捷要
-
- 2013-02-14 22:13:10
-
概要:
从武禹襄、李亦畲整理、编撰了“老三本”《廉让堂太极拳谱》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经武式太极的门人郝月如、阎志高等前辈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武式太极拳的理论已经成为各式各派太极拳的修炼指南。不过“老三本”之后的太极拳理论多散见在武式各派系的门内,一详细>>
现代太极拳追随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太极拳智慧的有陈、杨、吴、武、孙等五氏太极拳。五氏太极拳皆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为本旨。陈氏缠丝劲力刚强,杨吴二氏是迟缓柔和的代表,讲姿势平稳,以顺破逆,武氏最具代表性,且又衍生了崇尚不伤筋力。老幼皆宜的详细>>
练太极拳养身修心是关键我们的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太极拳,太极拳是医武道的结合体,练武参禅,练武入道,才是最终的目的。中国文化讲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修心,练习太极拳不在一招一式,而在我们练拳时是不是用心练,是否能达到内外合详细>>
《太极拳论》告诉我们:打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古谱还告诉我们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气”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虽然以上说的“气”不完全是呼吸的空气,...详细>>
太极拳论中有"迈步如猫行"之说,然而笔者常见到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时出步,迈步滞重。缺乏轻灵松沉,不能达到"迈步如猫行"的效果,虽练功多年,仍不得其法,有感而发。笔者根据恩师贺洪明(李雅轩的嫡传弟子)的传授及自己多年习拳的体会,在此抛砖引玉,与详细>>
郑曼青髯号玉井山人,籍浙东永嘉,弱冠任北京都文艺术两大学诗画教授,曾任华冈文化学院教授及国大代表。早岁以身体羸弱从杨师学太极拳,陈师伯微明谓「得澄甫师口授秘奥,他人所未闻也」。历任黄埔军官学校教官及南省国术馆馆长,在美国创立时中学社宣扬文艺详细>>
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修炼的能增强太极拳技击和产生鼓荡能力的一种方法,不同的练功阶段需要不同的练功方法并配合不同的呼吸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五种呼吸方法辉给你的太极拳修炼带来一想不到的收获。1、自然呼吸法适用于太极拳的初级习练者。结合详细>>
现在社会上练杨式太极拳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是“形”的问题,我说的“形”,不是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形”,而是“身、眼、手、法、步”的问题。先辈教诲,练太极拳需从“松柔入手,积柔成刚”、“用意不用力”,许多人误练成“弓背猫腰”、“缩头缩脚”,详细>>
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原是心意拳所创造的武术术语,由於内三合的理论,能够明确地标示出所有内家拳的训练进程,现在已被具有相同性质的太极拳和八卦掌所引用,并且作為内家拳训练的典范模式。内三合的理论,对内家武术的训练定位,有详细>>
笔者从去年九月号起,逐期研读了《武魂》上连载的《李仲轩解析象形拳法真诠》,获益良多。尤其令我兴奋不已的是,我习拳五十多年,有幸接触过众多武术名家,在向他们学拳、请益的过程中,耳闻目睹领悟的一些东西,没想到竞在研读中得到了印证,且还有所丰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