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佛教气功 >> 佛家典籍 >>

耕云先生讲述爱的人生(8)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30 10:25

  由此可知,若欲富有,只有刻苦努力的去劳动创造,得到财富以后,要富而好仁,乐善好施;要富而不骄,富而好礼,不要被财富乐昏了头脑,应知财富是不坚实之物‘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财富也一样会流动的,总不如‘识心达本’‘明心见性’、行道之乐,胜过世间一切财富,所以‘君子忧道不忧贫。’。

  (六)、为善最乐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事就是好事,做好事也一定是利他的,利他即自利,‘自他不二’之故。

  很多人读过‘袁了凡家庭四训’,袁了凡先生就因为立志行善,立‘功过格’以记之,由于积极行善之故,原定之命运全改了,为善最乐,何乐而不为?

  不论任何人,只要能克去‘意、必、固、我’之私,那些贪、嗔、痴、恼、惧、疑、嫉、恨……等昏暗之心雾,在大公无私‘爱’的阳光照耀下,皆会化为乌有的。除去了这些缠缚心智的罪恶绳索,原本的纯然‘爱’心,便是与天地交流的无碍大自在、大解脱。

  在这种活泼泼的天机运行中,思想是纯正的,情感是丰富的,情绪是平衡的,性格是和善的,心胸是开朗的,‘诚于中’的优美气质,自然是‘形于外’的表相:仪态端庄,容光焕发,眼睛明亮,谈吐诚恳,声音柔和,举止大方,这时的你,最具‘亲和力’,与你交往,便会感受你的‘同化力’。你有广大的同情之‘爱’心,最能感动与你有缘的人,你也必定能够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到此,不需服用什么长生不老的特效药,‘爱’就能够使你青春永驻,延年益寿。

  ‘爱’与‘善’也是一体的别名;有‘爱’心一定会行善,做好事一定是有‘爱’心。‘爱’是生机,‘爱’的反面是‘恨’,‘恨’是毁灭。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必定会趋向罪恶之‘恨’,遭受到烦恼、痛苦、空虚及堕落之苦果。

  在人的一生中,唯有‘爱’最真实,充满‘爱’心的人,即拥有了‘源头活水’,欣欣向荣,生趣盎然,做任何事,都会容易成功,因为他的所做所为都与别人有关,与大众有福,他造福别人,获得别人的回馈与礼敬,相互激荡之下,‘爱的人生’自然形成。

  ‘人之初,性本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一个人要保有他本有的、美好的、善良的德性,就必须发挥他内心宝藏之‘爱’,广行善事,这样不但可使人变化气质,趋向人生的幸福美满,而且更能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洁生命。

  柒、从‘爱’的扩大到天人合一

  (一)、天人合一‘理’的探讨

  王阳明说:‘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下之人无内外远近,凡有血气,皆是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仁。’

  ‘天’就是‘自然’,‘自然’则包括天地万物。‘万物一体之仁’的确是高见,但也是事实。

  天人的关系,是交相融合,非常和谐的一种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很难说得明白,我们不妨以一首管仲姬的‘情词’来说明一下人与人的关系: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你,捏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一般人的观念中,都有个强烈的‘自我’;我不是你,我不是他,我就是我;其实,所谓‘我’不过是个众缘的假合,‘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那里会有一个单一不变的‘我’?

  如果从物质方面去观察自己,自己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所造成;不但是自己,任何人都是;不但是人,一切动物都是、一切植物也是……这么去著眼,‘万物’不就是‘一体’了吗?

  ‘天人合一’又叫‘天人无间’,中国人所认识的宇宙,处处都是和谐一致,毫无间隔的。

  人,生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但也不是相对的,能够认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个道理和事实,仁者爱人,仁者爱物之心便会油然而生;怨恨、暴戾之气就会降低、减少,甚至根本就不应该有。

  孔子赞美创造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说:‘惟天之命,於穆不已。’又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庄子上有个故事,对这大宇宙的和谐有个很有趣的对话:有个甲先生在出游时遇见乙,于是甲就问乙:‘如何思想,才能认知大道理?如何体验,才能得到大道理?如何修养,才能保有大道理?’

  乙对于甲问,不答。乙并非不知,只是不知从何说起。

  甲无可如何时又遇见了丙。甲又提出了他的三个问题问丙。丙说:我知道,但在想说给你听时,却又都忘了。

  甲先生最后去见丁先生,把心里的问题及遇到乙、丙的情形述说一遍。丁说:‘不用思想,才能知道。不用体验,才能得道。不用修养,才能守道。’

  甲听了丁的话,懂了,但又问丁:你和我都明白了,乙和丙却都不明白,究竟谁是对的呢?

  丁说:乙先生对极了,丙也很对,只有我们两个,察察为明,总觉不对。

  这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后来,丙先生辗转听到丁的谈论,叹道:丁先生真的能透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天地之大美’,即在于生命之流变化创造之不息。宇宙之美在于生命,生命之美在于创造。

  由此可知,宇宙如果没有丰富的生命充塞其间,宇宙将成为死寂、断灭,那里还会有‘美’可言?

  ‘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的论说很多,如: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话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人本与天地一般大,只为人自小其器,若能自处以天地之心为心,便是与天地同体。

  人受天地之气以生,人之性亦即天地之性。

  天地之所以为天地,顺此理而无私焉,人与天地并立为三,安得自私而不顺此理哉?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

  ……。

  天地与我同体,只是一个灵明充塞天地之间;灵明便是天地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的深?天地万物离开我的灵明,也没有天地万物了……如此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开?

  宇宙间只恒存著‘爱’,一切皆变化无常,唯独‘爱’不变不坏、长存永在。宇宙的大生命是无限的,只要人能把自己渺小的生命融入大生命中,便是极大同小,化有限为无限,则小我的生命便是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

  易经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文王法‘天’,故能‘纯一不已’;志士法‘天’,所以坚贞不移。

  因此,‘天’的德性就是‘生’,‘天’的心就是‘仁’,唯有‘仁’才能化育不息,显示出‘爱’的伟大。

  论语:‘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说明了尧帝能伟大到‘民莫之能名’的地步,就是因为尧取法于‘天’的伟大,才能成就其与‘天’同其伟大的‘天人合一’境界。

  ‘天’以‘仁’为心,天心是无私的、是无我的、是大公的、是博爱的。

  ‘天心’既然是‘纯仁’,所赋予人的天性也只是一个‘仁’,所谓‘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爱’是与生俱来的‘良能’。

  一般人只要返身而诚,除去私心习染,撤去物欲之蒙蔽,还得本有的纯洁‘爱’心,就可以说‘吾心即天心’。

  ‘大人’之所以伟大,也只是他们能恢复、保有这个纯真无邪的‘赤子之心’,能复得原本的‘天心’;天人不二,当然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本著‘天性’的‘仁爱’之心,效法‘天德’的能生与好生,去力行泛爱、博爱的大业,到了‘至诚无息,不息则久’,高明可以配天时,便是以‘天心’为心,以‘天德’为德,以‘天行’为行,‘参天地之化育’,自然与‘天’合而为一。

  到这时便可以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如此,则宇宙无非是我,人人都是自己,除了无所不在的广大博爱之外,那里还会有小我的私心、私欲?到这里还有什么生死?

  但是,离开了全人格‘爱心’的不朽生命外,永远不会把捉到大安乐、大自在、大解脱,如果一辈子只知道追逐声色名利……做物欲的奴隶,那最后也只有‘与草木同朽’的消失于泥土之中,枉过一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要是‘人’,都应该以‘大丈夫’自勉、自惕、自励!

  (二)、天人合一‘事’的实践

  中国人做人,不只是从做人做起,而且要遵循道本,溯源天命,尚同天志、天德,仰观俯察,领略到上天好生之德、互助之爱,相辅相成,得其大慈大仁兼爱之心,去除私、偏、欺、疑、孤僻、别异之见,心胸恢宏,随缘放旷,博厚高明,以成就济世利生之不朽伟业。

  ‘天人合一’的‘天’,就是‘自然法则’。宇宙虽大,其实质也不过就是我们所生存的时间及空间。我们每个人各处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只觉得自身生活、生存的重要,对外面环境的一切是次要,甚至不重要。在安定的生活空间,大多只注重自己,忽略了自己与外境、外缘的关系;其实,人若离开了外缘环境的一切,自己不但不能生存,连生命也不会有了。

  试想:阳光、空气和水,谁能缺少那一样还能存活?

  一天三餐(有的人吃五餐)外加零食,每个人都不停的进食;如果一餐、两餐不吃没什么,一天、两天也不要紧,但是,十天、八天以后呢?

  大概每个人都有过‘饿’的体会及感觉,当饥肠噜噜的时候,似乎朝外的心思及想念都没有了;不朝外攀缘了,只想有东西吃!如果饥饿得更甚一点,便会坐立不安,这时候干活没劲,做事没精神,再饿下去,连动一下都懒得动了,如果真的没有食物可吃,肉体生命便从奄奄一息,最后呼吸停止……

  如果当你很饿的时候,没有力气、没有精神、什么事都不想做,连想心事都没兴趣,此时食物忽然当前,大吃一顿之后,于是力气有了,精神来了……当此时也,如果说你不知道精神就是物质,不懂得‘心物合一’的道理,不明白‘天人合一’是什么?(天是自然,一切食物皆从大自然产生),那就未免太粗心大意了。

  任何人都无法离开社会大众而能独自生活,纵有少数修道人崖栖穴饮,入山唯恐不深,草衣木衣,或者像鲁滨逊似的飘流荒岛,他的生存及生活还是得依赖大自然(天)的恩惠,供给他阳光、空气和水、各种植物及果子,否则他绝对活不下去!

  一般人都是‘社会人’,是相互依存而不能离群独居的。社会人共同的关系是什么?

  • 共10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幸福之道

    下一篇:迈向生命的圆满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