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佛教气功 >> 佛家典籍 >>

耕云先生讲述爱的人生(7)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30 10:25

  论语上说:‘曾子每日三省自身’。能每天做自我反省的人,错误一定会减少,烦恼少了,快乐就会增多,内心没有了怨恨,寒流就会转成春意,被束缚的身心,由放松、解脱而得到自由,由于不忧、不惧,天君泰然、大安稳、大自在而感到真正的快乐及满足,对过去所系恋的东西,不屑一顾,人人都知醉人的醇酒会乱性,美丽的罂粟花有毒,但一些迷失自我、缺乏真‘爱’的人,偏偏醉心于那些不合理的取得与占有,而甘心做物欲的奴隶。玩物丧志的结果,最后被私我之欲所淹没。在佛教来说;叫做‘下堕!’堕入六道,难得出离。‘诸天众减少,三恶道充满’,良可慨叹也!

  (三)、殷忧可以启圣

  有句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佛经中也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菩萨畏因,众生怕果’。儒家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凄凄!’。

  什么是君子?大人、大量、眼光看得远、所作所为抱负大、成就事业大、‘以天下为己任’、视苍生如自己,怎能不‘大’呢?

  什么是小人?小人并非他的身体长相小,而是好近利:只有私心、私欲、眼光近视、心量狭窄、小里小气、蝇蝇茍茍,所作所为,大都是‘微不足道’。

  ‘汉书’班固曾写过一则‘曲突徙薪’的故事说:

  有一户人家,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看见主人家的厨房烟囱有火星窜出,而烟囱下面正放置著容易燃烧的木料。客人劝告主人应把烟囱改为弯曲的,烟囱下面的易燃木材要搬离远一些……

  主人听了,认为他多事,不以为意。

  过了没多久,这家人果然因烟囱而失火,天干物燥,烧得很快,四邻的人都来抢救,幸好很快就扑灭了。

  主人为了酬谢救火有功的邻居们,杀牛备酒,出力最大被火烧伤的人坐上席,其余的依功劳大小入座。大吃大喝一顿,却没有想到当初曾经警告过他的那位客人……

  这故事说得很明白:‘事后、先见’之明如果搞不清楚,这个主人依旧是个糊涂虫!

  修学佛法,发大心的人称为菩萨,菩萨的意思是‘觉悟了的人’。已经有了觉悟,和那些尚未觉悟的人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得了圣果的大菩萨,由于他的‘诚则明’‘至诚可以前知’,事情尚未发生之前,他就先有预兆了,尤其是自己如果偶然起了一个不该起的念头,都害怕得很,因为一念之恶,就会在八识心中落下一颗恶因种子,种子遇缘而成熟,便是恶报,‘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菩萨不必等到缘熟遭到果报时才知因果可畏,而是在种因之刹那,便知道其可怕了,所以,修菩萨行的人,大都‘护心如城’—就像大军固守一座城池一样的‘固若金汤’。但是,一般凡夫就不一样了,每天一睁开眼,便随著一切境(景)物而转,喜怒哀乐、贪嗔痴……想念依境(景)而生、而起,生起了还不知道已种‘因’的可怕,更从念起而造‘业’,随业而受报,每天不停的造,每天也在承受著过去所造的业因而结成的苦果。缘熟而受报;若是善报,喜上眉头,眉开眼笑;若是恶报,怨这恨那,呼天抢地,苦不堪言,佛说为‘可怜悯者!’,因为一般人所种所造的恶因恶业,比恒河沙数还多,试问所累积的业债亏欠,什么时候才能偿还完毕?更何况在受报时又在种因造业,而且是在加倍的造……纵然是种的善因,缘熟而报为善果,在享受善果的同时,就会种下其他甚至更多的恶因、恶业,试看世间上有些‘为富不仁’的人,他们的所做所为,正是他们过去世所造善业得来的‘资本’。有几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可以叫人醒醒大脑:‘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你可以说:这不合乎逻辑,但却不可以说:这不合乎因果。

  ‘殷忧可以启圣’的意思,是说做人应有‘戒慎恐惧’之心,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又‘不执著’,如能‘见贤思齐’,参禅而能‘明心见性’的开悟,做人决定是可以上上升进的,到时候如行思禅师回答六祖:‘圣谛尚不为’,‘超佛越祖’去了,岂是为达人生的至高‘圣人’而已哉?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欲期圣人之果,必须从本具之‘爱’心出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感同身受的同情心、慈悲心。一般人的心态,总是‘见有可欲’,追之不舍,当他吃到苦头时,又后悔不已!

  行‘仁爱’的人,以其纯净无私的‘良知’,代替了做人的全部情感,只有圣情而无欲念,‘推己及人,推己及物’,‘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把‘爱’心扩大至无所不包,与‘万物为一体’,到此,他自然会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悲天悯人的仁爱心肠便会自然而产生,他们的生命随著自然爱心的流露与发挥而泽被一切。

  试看耶稣基督的‘爱’心,只要能代替人们受苦,甘愿自己被钉上十字架。

  释迦牟尼佛,身为太子,王宫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和享受,但他却一切都舍了,雪山苦行,菩提树下悟道,引导了多少生生世世的众生而离苦得乐。

  地藏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观音菩萨更是循声救苦,只要任何人的缘线频率和菩萨接通了,菩萨即‘现身其前而为说法’。

  ‘殷忧可以启圣’,只要信心深入、坚贞不易,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右而目不瞬’,圣域之境决定可期!

  (四)、逆境和困难是成功立业必经的锻炼和要素

  看过鲑鱼逆水而上、到它原来出生的水域传种接代的纪录片吗?鲑鱼一出生就顺流而下,到达海洋,经过几年成长以后,要返回它原来的出生地去交配、产卵、延续后代。这逆流而上的几千里途程,到处都是危险!有大灰熊在等著吃它,有许多飞鸟潜水抓它、有激流、瀑布得奋力跃过,有浅水露底把整个鱼身暴露出来的危险……当它不吃不喝竭力奔回到原出生地时,整个体型都变了样子,延续完了后代,它也力竭而死了。

  鲑鱼以这种生命历程延续不断、给我们人生有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决定了自己的理想目标以后,除了奋勇向前,仍是奋勇向前!无论途中遭受任何打击、挫折、危险,甚至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去完成人生之使命。

  古今中外,从困难、逆境终至成功的人,大都具有使命感和‘鲑鱼’的精神,而且在失败与危险的历练过程里、吸收了新的知识,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给他立志要完成的目标上,又增添了更大更多的勇气!

  孙中山先生为了救国救民,领导革命十次失败而不灰心丧志。

  爱迪生为了给电灯泡内寻找一种可以长久发光的东西,曾失败了九十九次。

  有人说:失败了那么多次,太浪费了!爱迪生说:不浪费,我已经知道有九十九种东西不适用于电灯泡!

  《百喻经》里说:‘有个愚人饿了吃饼,吃了一个不饱,吃两个不饱……吃完了第七个饼时,他饱了,于是他很后悔的说:早知道我吃这第七个饼不就好了吗?’

  如果吃第七个饼,这个愚人一定不会饱。这说明了做任何工程不可偷工减料,不可投机取巧,不可以只要空中楼阁而不深打地基……。

  总之,要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的干才行。

  中、外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没有那一个是帆风顺毫无阻挠和困难的;‘龙泉出箧’,寒光四射!因为此剑经过了无数次的锻炼和淬砺。‘和氏璧’的价值连城,是因为和氏的几代牺牲以及良匠的砌磋琢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做大事、立大业、经历种种拂逆及困难,是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的考验,上天之所以这样施于人,也可以说是对人的厚爱,所谓‘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梅花不惧寒冷,越冷越开花;青青翠竹,藉虚心而挺立;苍松翠柏,凭骨气而越寒冷,这风骨凛然的‘岁寒三友’虽是无情的草木,但却给人以强韧的奋发与激励!

  ‘爱’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只要自己不自暴自弃,不畏缩、不退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所以这些伟人的辞典里,根本没有‘难’这个字!

  圣如孔子,讲道德,说忠恕,抱著一颗醒世救人的爱心,周游列国倡行‘仁爱、恕道’,为了维护人性的尊严,主张实现大同的理想,虽然处处受到冷眼奚落,到了陈蔡,遭受绝粮之困,仍是竭力的倡导‘爱’的理想,毫不灰心退缩。这种尽己的忠忱和‘志于道’的乐道精神,自然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

  从历来伟人的传记中,不难找出一个成功立业的铁则,那就是:克大难者立大业,冒大险者成大功。

  (五)、君子忧道不忧贫

  一般人当中能够称得起‘君子’的就不错,所谓‘正人君子’。君子的一言一行必定是正正当当、规规矩矩的。‘八正道’的‘正知、正见、正语、正业、正思惟、正命、正定、正精进’似乎都得具备,所以,君子型的人,也必定是个‘志于道’、乐道、行道的大好人。

  真正行道的人看重在道心的有无,而不在身分的贫富,富有如悉达多太子,大迦叶尊者皆视富有如敝屣,更多的道人‘安贫乐道’。世间丐圣武训,乞食兴办义学。教育家王云五,从排字工人中出人头地。英国首相邱吉尔。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印度圣雄甘地……都是从贫困中脱颖而出的‘超人’。

  贫困的生活,能砥砺我人向上进取的雄心,不为物欲所围困,可免堕落腐化迷失了自己。生活清苦一点,对一个立志向上进取的人,是有助益的。

  孔子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因为不安于贫就不会乐于道,只有乐于道者,才能安于贫;如果一个人立志于道了,但却由于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而‘自惭形秽’,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把现实、个人、享受摆到理想的前面,这样还能和他谈什么天下大事?

  孔子最喜爱的学生,是得到圣学心传的颜渊,孔子之所以喜欢他,从孔子赞叹他的话中:‘回也,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像颜回这种乐道不厌贫的贤者,不独孔子喜欢他,在人欲横流的社会,缅怀古人的风骨,提起颜回,谁不衷心的敬佩他呢?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进化的理想,也是人类共同的天性。生活的改善,水准的提升,虽是我们所希望,但是绝不非法而得。富贵虽然是多数人所向往,但若是动机不道德,手段不光明,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损害上,那就是良知上所不能宽恕的罪恶。

  做人要安分,要守分,不必去艳羡那些有财富的人。别人的富有,是他们的努力,或者是祖上几代累积的功德的因果报酬,你要想明天会更好,只有今天去努力,没有因,怎会有果?

  对于富贵与贫贱应有的认识,如孔子说:‘富有和尊荣是人们所向往,但是为了得到出之以不道德、违背了良心和出卖人格,才能改善的话,那我们宁可不去改善他。’。

  孟子也说:‘力行仁、义、忠、信为至乐的人,就是道德的成就’。

  种种公职和社会的地位,是某一些人事业上的成就。

  古时候的人,在有了道德的高尚成就以后,事业上和社会上的成就及地位,便不求自来,自然的得到;现在的人,以道德的些许成就,换取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地位,结果是得到事业与社会地位以后,却放弃了人格的操守,致使社会地位愈高,道德水准愈低,所负责任越大,能力表现越差,别人对他期望越殷,而他却堕落愈甚,最后难逃人格、事业、地位的破产,真是可悲!

  • 共10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下一页
  • 上一篇:幸福之道

    下一篇:迈向生命的圆满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