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说“法”(陈正雷)
-
- 2013-02-06 19:30:20
-
概要:
近几年来,本人常在国内外传播太极拳,“如何练好太极拳”是中外学生提及 最多的问题。现简单归纳几点个人见解。明确认识 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详细>>
近几年来,本人常在国内外传播太极拳,“如何练好太极拳”是中外学生提及 最多的问题。现简单归纳几点个人见解。明确认识 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详细>>
(一)缘起重重无尽于2006年底才开始学太极拳,当时是师法杨振基先生所传承的杨澄甫式太极拳。就在我对太极拳越来越有兴趣,开始到处寻找可靠的太极拳资料时,才知道杨振基先生刚刚于2007年3月故去。与前辈明师失之交臂,实在令人扼腕。然而稍有安慰的是,我详细>>
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在心静体松运作拳架较为熟练之后,实现拳效升登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做到周身轻灵不用拙力或言退去本力。欲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笔者在师傅指导下,经过多年探索,认为使用摸风踩云法(亦称风球云团念想),可以较有效地解决这问题详细>>
传统太极拳的习练与其 他传统拳术一样,素有文练 和武练之分。文者,体也;武者,用也。体为用之本, 用为体之能。拳谱上说: “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侣伴,为之 有用无体。如独木难支,孤 掌不鸣。”...详细>>
马虹老师在文章《五道关口,三层境界》中,论及了练好陈式太极拳要过五关,其中一关就是呼吸关。说到呼吸关,我结合自身习拳练拳的体会,深深地感受到了处理好呼吸问题的重要作用。说呼吸关重要,首先是因为呼吸是太极拳内外相合的枢纽。陈式太极拳是以《易经详细>>
一 太极拳本是一脉相承的道家武术,而在民间;经过历代太极传人的修改传承,已与道家太极拳原貌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某些人为了沽名钓誉,不承认太极拳出自道家,而称太极拳为自己祖宗所创,但其理论功法和拳势名称基本上都还是沿用或保留着道家太极的内容。详细>>
练气是太极拳传统练法之一。由于绝大多数的人对于这个“气”的认识不够,或敬而远之,或歪曲附会,使得这“练气”之法显得神秘而无从下手。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气”。“气”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人体呼吸意义上的气,如拳中的气沉丹田的气等,其二为精神详细>>
在传统武术中,太极拳与中医理论最为相近、相通;二者皆得人体生命规律之精粹,可以说是哥俩好、一家子。中华武林丛中,太极拳独具搏击、医疗、健身、长寿之理、之利于一身,良有以也。 数百年来,在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有着几乎看不见、摸不详细>>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拳种,它根植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生长、盛行于民众之中。从太极拳的取名、拳理构思以及它内功的锻炼方式等方面考察,它与道家的哲学思想以至后来道教的一些养生修炼术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其深刻的影响,笔者拟从以下几个...详细>>
第一章:明理篇一、明确目的(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详细>>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三字经 洪均生(一)总论陈太极,理法精,阴阳理,互变中。法万变,不离宗,唯缠法,基本功。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如毛巾,反复拧,练周身,内外同。经络活,血气通,祛疾病,保康宁。勿懈怠,持之恒,讲技法,变化灵。或柔化.详细>>
太极拳历代名师辈出,独领风骚於当世,这是我们这些後学者所响往的。然而今日风行时世界的太极拳,习者虽众,却让人有流於健身操的感觉。我想这是当今学习有成者的谦虚内敛,不与人争的处世态度所使然。另一个原因是很少练习者能以练武的精神去练太極拳,而详细>>
] 太极拳何谓其然也,以其穷阴阳刚柔之变化,而具有太极之体用与至理,譬如动则筋柔,属乎阴,定则气刚,属乎阳,是以柔形于外,刚藏于内,然刚属于气,内敛入骨,柔属于筋,外萦四体,故阴极阳生,阳极阴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各至其极,而生变化,是谓太详细>>
谈到太极拳中招式与呼吸怎样配合,这对初学者来说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初学者本身对太极拳招式不了解,还停留招熟的阶段,呼吸自然就可以。不去想怎样配合,反而对招熟阶段提高自己更有帮助。 在拳术中招式与呼吸怎样配合,要先明白招式,单从详细>>
一代太极拳宗师李经梧先生创编并传授的《太极内功》同其另一力作《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给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太极拳学财富。他的太极内功,以其独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而在武术、气功、医疗保健界独树一帜。我们在学练过程中进行得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和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