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
- 2012-12-07 09:21:12
-
概要: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㈡7.撇身锤8.捋挤势㈡9.进步搬拦锤10.如封似闭第二段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锤14.转身推掌㈡15.玉女穿梭㈡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锤详细>>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㈡7.撇身锤8.捋挤势㈡9.进步搬拦锤10.如封似闭第二段11.开合手12.右单鞭13.肘底锤14.转身推掌㈡15.玉女穿梭㈡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锤详细>>
一、传统杨式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风格杨式太极拳为内家拳,其特点概括为“圆”——动作走弧线,处处含圈;“连”——势势衔接,连绵不断;“慢”—练功以慢为主,呼吸自然;“内”—内练精气神为主;“柔”—以柔克刚,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其拳势柔和缓慢、详细>>
【第一首未经勘误的原文】顺项贯顶两膀松,束烈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勘误】歌诀中第二句的“束烈”应为“束肋”;第三句的“胃音”应为“胸背”。如此勘误认定的理由在歌诀探释的【讨论】中介绍。【第一首第一句原文】顺项①贯顶②详细>>
幼时家贫,除学校所发之教学课本外,无图书、漫画或小说之类之课外读物。偶得《周易本义》一册,如获至宝。然而,久玩其文,未获其实;于是,转向中医求解焉。中医驳杂,多借易理释病证转化,亦未得所要;再转习太极拳,匆匆廿余载,尚流连其中。太极拳是遵从详细>>
杨家太极拳不传外传的东西,非正式入门的弟子不授一、预备势此势动作我就不再多说了,大家都会,主要就是全身按“十要”要求站立,双手上抬后又按下,一起一落而已。其劲意心法如下:⒈两腕上棚:两手食指往地下一指,然后意想十指尖往回找手心(想象十指尖回详细>>
(一)在初练功时,架子是宜下的大点,如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伸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点紧凑含虚收藏才行。(二)在练功时,不要一定要架子多么大,多么低下,主要仍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的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详细>>
中国武术和气功,不乏其奇功异能,并有轻功与重功之分,或二者兼而有之。谈到轻功,有人会联想起武侠小说上的那种飞擔走壁,窜房越脊,或“草上飞”,“水上飘”之类离奇的功夫。这里说的轻功,仅指通过武术锻炼,使人体达到轻捷如燕、健步若飞以及窜上跳下的详细>>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详细>>
1.预备势:两脚平开,距离为脚心对肩心。重心对脚心,目的是为了虚实转换腰微后拔,(太极拳的运动核心是分清阴阳。主宰阴阳的部位在“腰”)2.起势:起时中指向前领劲(约30度)接住对方来势,与肩同宽同高(腰微顶)其根在脚下,形成三点劲、脚、腰、手。下详细>>
傅钟文是中国太极拳界一位卓有成效的武术家,是杨澄甫的外甥兼学生,他一生授拳传艺,为杨式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于1944年创办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1958年-1971年任上海武术队太极拳教练,1979年任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多次出席国内和国际详细>>
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太极拳有三种主要手型:拳、掌、勾。此外传统太极拳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指型主要有四并指等,如在杨式太极拳中的白蛇吐信、海底针动作里实际上要突出指型的运用,但是由于指法较毒狠,现在多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故现代太极拳的详细>>
按照植物神经学的研究认识,人体处于精神、心理和肢体紧张状态时,人体器官与组织的微循环系统基本上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其微观机理就是微动脉收缩阻止了血液及其它体液进入微循环系统。血液与其它体液不能进入微循环系统,就不能把氧及其它营养物质输送进微循详细>>
本篇的每一项在练拳时都特别的重要。大部分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希望学者认真的细琢。一、先贤曾说,“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应该练明白拳。二、太极拳是一种大脑意识支配下的整体运动,只是抬手、提足,肢体主动习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