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道家气功 >> 内丹理论术语 >>

试析闵一得之龙门方便法门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1-07 08:38

一、前言

全真教龙门派在清初经王常月阐扬后,康、雍、乾时期出现中兴盛世,遍及南北,以江浙地区的发展最为突出。其中龙门派第十一代闵一得,在教理及著作方面的成就最为著名。
闵一得(1758-1836)从高东篱受戒于天台桐柏山,派名一得。后从业于沈轻云习内丹,且受云南鸡足道人之西竺心法,其修道经历丰富,历吴楚燕赵,足迹半天下。晚年隐于湖州金盖山,修炼、论道与讲学。其生平勤于著述,撰有《金盖心灯》八卷,记述东南龙门派历史;又辑撰《古书隐楼藏书》,以内丹为主,收道书三十余种。闵一得修道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三教同修”,“以儒释之精华诠道家之元妙”,其徒孙王来因等宗祖闵一得,开觉云支派,为浙湖云巢分支,闵一得被尊为启龙门方便法门之祖,在江浙一带影响颇大。

二、清代的龙门中兴

全真教龙门派在清初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支持,龙门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奉旨于北京白云观三次开坛传戒,大江南北闻讯求戒者接踵而至。之后,并往来各地传教、授戒,在康、雍、乾时期出现中兴现象,龙门弟子遍及南北,其中以江浙地区最突出。据闵一得《金盖心灯》所载,龙门派由邱处机所开创,第一代律师赵道坚从邱处机受戒,亲传心印、付衣钵、受天仙戒;并赠偈四句,以为龙门派源,计二十字,即“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①。
顺治十三年(1656)王常月首在北京白云观传戒后,顺治十五年、十六年,王常月又两次奉旨开坛传戒。通过这三次公开传戒,仅在京师白云观就度有全真龙门弟子一千余人。且在这三次受戒弟子中,有许多弟子后来在江浙一带开启龙门支派,成为龙门中兴的骨干。
清圣祖康熙即位后,仍重视王常月,于是王常月于康熙二年(1663)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人南下传教。是年十月,在南京碧苑登坛说戒,系统阐述全真道龙门派的思想特点,即是《碧苑坛经》(龙门心法)。②此后,历住金盖(浙江湖州)、穹窿(江苏苏州)、青坪、栖霞。王常月从康熙二年南下后,直至康熙七年(1668)秋,一直传教于南京、苏州、湖州、杭州一带,从而为龙门派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和兴盛奠下基础。继王常月之后,他的大批弟子长期在这些地区传戒授徒,相继分衍形成了许多龙门支派。其中较重要的几个支派如下:
一、金盖山云巢支派:由王常月弟子龙门第八代陶守贞所开创,传播于浙江湖洲金盖山一带。③
二、天柱观支派:由王常月弟子龙门第八代金筑老人所开创,以浙江余杭金筑坪天柱观为传播点。④
三、金鼓洞支派:由龙门第九代周太朗所开创,以杭州金鼓洞鹤村道院为传教点。⑤
四、桐柏宫支派:由周太朗弟子龙门第十代高清昱所创,以天台桐柏宫为中心。⑥
后世全真道士所津津乐道的龙门派“中兴”盛世,即以此时期在江浙地区的发展为其代表。⑦此时中兴的龙门派有几个特点:一是大批文化素养高的儒生涌进教门,他们是推动龙门派中兴的骨干,这一点与金元之际全真道人才济济、成就鼎盛的局面有些相似;二是教派融合,学兼儒释,法兼正一,在“三教合一”的祖风上表现更加明显深刻;三是教义教规日趋世俗化、普及化,这是顺应时代变迁所致。

三、闵一得的生平与师承

(一)生平
闵一得是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高道,关于其生平事迹,略述如下:⑧
闵一得,名苕敷,字辅之,一字小艮,号懒云,又自称闵真仙、金盖山人、发僧际莲氏。世为吴兴望族,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二月初二。父大夏举于乡,授河南息县令,寻改教谕余杭。闵一得依高东篱(高清昱,龙门第十代传人)于桐柏山,习导引术。留数载,体始充,遂皈龙门,派名一得。疾愈,归家读书,研究性理,不为科举。及壮,以父命入赀为州司马,服官滇南。不一年,以父丧归,不复仕。其师高东篱卒(乾隆33年,1768),遵师遗嘱从其师兄沈一炳(号轻云)为师。沈卒(乾隆五十一年,1786),乃出访名胜,历吴、楚、燕、赵,足迹半天下。先后遇金怀怀(王清楚)、白马李(李清纯)、李蓬头等龙门道士,与往复讲论,多所契合。乾隆五十五年(1790),携王常月所传大戒书,往谒云南鸡足山鸡足道者(黄守中),道者传一得西竺斗法,止宿三月,梵音得,归纂《大梵先天梵音斗咒》凡十部,计十二卷刊行于世,奉为西竺心宗。⑨此后,隐居金盖山,并继沈轻云主持金盖山教务。除闭关修道、著述、讲学外,并往来江浙间随缘启迪,自缙绅之士至胥吏仆舆,钦其道范,纳交受业者,实繁有徒。遂启龙门方便之法,三教同修,于道光十六年(1836)卒,享年七十九岁。

上一篇:论胎息

下一篇:马阴藏相释疑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