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中快的惰性力
大多搏击术在肢体接触时,格挡硬接经常出现,硬接程度相对要高,对搏双方肢体需具相当硬度。的出手可以不是快如闪电,如是,难免出现硬接硬碰,的出手是慢中快的惰性力。手向对方进击途中,松而快,留有余地,万一未中目标,不会失重;被拦截可随时停止进击。前导部位以最短路线直指目标,如遭拦截,拦截点即接触点一般不会在前导部位,多在手腕后面手臂的某点。拦截不怎么起作用,就继续前行击中目标。拦截若起作用,就在拦截点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作用是破坏对方的稳定,从而破坏对方下一步的有效进攻。
拳的出手不必快如闪电,你只要出手,对方一定要响应。把快、把用力、把消耗体能让给对方,把慢、把不用力、把经济用力留给自己,只要具备慢中快的惰性力就行。“慢中快的惰性力”是王芗斋老师总结出来的:“发力含蓄而有听力,是慢中快的惰性力量。”这种能力的培养,如大成拳所要求的,最好放弃招式,无招无式。
拳的这种独特技击能力是通过推手和走架获得的。推手是最大限度地让身体各部位接受力的搓揉刺激。为了最大限度地让身体各部位接受力的搓揉刺激,在推手练习中最好不要讲招着了,招着局限性太大。练习多了,形成条件反射,当某点遭接触拦截时,该点就会自动作出不利于对方稳定的反应,不必换手。太极拳走架时要如李雅轩老师所说:“出手若无所为而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一个定见,则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走架过分在意招着,会影响这种独特技击能力的获得。
二、后发先至
太极拳的出手是先发制人和后发先至同时具有。不管对方主动出手还是不主动出手,太极拳技击时肯定是要主动出手的,这至少在形式上是先发制人。得到对方响应,让对方主动出力,肢体接触之刹那,受打击的却是对方,这是后发先至。技击时,若敌远强于我,对方势必攻势猛烈。此情形下若双方展开对攻,会出现“刚极柔不防”的情况,对我极为不利。怎么办呢?柔接触,后发先至。双手还是要大胆迎伸,让敌之攻击点远离头面部。在对方击中我双臂或躯体的同时,在接触点增大力的变化速率,令彼不得劲、不稳,呼吸急促。双手大胆迎伸,在战略上可以认为是先发制人。如果对方出现破绽,我又有把握时,马上转为真正攻击。在对方击中我双臂或躯体的同时,令其不得劲、不稳,呼吸急促,在战术上可以认为是后发先至。其他搏击术的后发先至在内容上与太极拳不同。其他搏击术的后发先至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形:进攻者进攻失效后不及回防,被对方抓住空档反遭打击。虽然这个反击过程瞬间完成,还是有一个时间差。太极拳的后发先至没有时间差,对方击中我的同时,他立即感到非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亏了。太极拳独特的后发先至能力,使其特具“挨何处何处发”的功能。“挨何处何处发”让太极拳多了“浑身是手不见手”“手不空回”“不换手”“防守和进攻随意且点多”等等的“名声”。“挨何处何处发”这句话里面的“发”字,不要仅作“发力”理解,它还有“反应”“处理”的意思。
既然“挨何处何处发”,像个小刺猬,谁挨谁吃亏,那就要创造条件让对方挨。太极拳走架连绵不断,太极拳推手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天生的一个“缠”字,天生的不怕挨喜欢挨。挨着后,令对方有力难使,要快快不了,消磨其斗志。
由于每个人对太极拳理解不同,练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就会不同,练出来的就各有长短、侧重、特色。不求统一无法统一,只求博采众长。
上一篇:心意太极拳练习指要-马琳璋
下一篇:李氏形意太极拳修习见闻-杨祥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