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名言名谚精选
浏览次数:
日期:2013-03-05 10:33
博大精深,是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滋生和发展起来的—个特有的拳种,因而被视为“国之瑰宝”。
始于何时,尚有不同看法。这里姑且釆用《中国百科大辞典》的说法。据这部大辞典有关“拳”和“陈王廷”两个词条的注释,拳始于“明末清初”,为“河南温县”“陈王廷……创拳”。如果以此为据,那么太极拳流传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发展进程中,众多的武林精英和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或以文字形式传播,铸就了拳术著作,有的则成为人们仰视的经典,引领着太极拳的发展方向。或以口头形式传播,凝结成众人津津乐道的拳谚,活跃在拳坛,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一种行为规范或座右铭,激励人们前进。
俄国文学大师高尔基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里面却包涵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智慧和感情。”太极拳的名言及拳谚就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它们是智慧的结晶,这些名言及拳谚集健身、、技击于一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们是太极拳文化的精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有人把它们集中起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及整个太极拳文化,将是个有力的竞争者。基于对太极拳的爱好与执着,我们在学拳过程中,搜集了一些太极拳名言及拳谚,从中精选出233条,把它们整理出来,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共享,也许有—天它们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广大太极拳爱好者阅读方便,我们把这些名言及拳谚按内容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拳理篇、拳法篇、技击篇、养生篇、武德篇五部分,并尽量注明出处,以备查阅。一时无据可查或找不到出处的,就标明是“拳谚”、“拳论”、“信条”等,待日后补正。
太极拳名言及拳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且语出多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在整理过程中,难免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还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斧正。
一、拳理篇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系辞上传》
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
——《周易》
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负阻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
——《周易》
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天人合一。
——孟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一静,互为其根。
——周敦颐:《太极图说》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陈王廷:《拳经总歌》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王宗岳:《太极拳论》
一阴一阳之谓拳。
——陈鑫:《太极拳体用》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拳谚
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
——拳谚
脚踩阴阳手划圆。
——拳谚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
——杨潜:《大小太极解》
妙手一着一太极。
——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陈鑫:《太极拳经谱》
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
——陈鑫:《太极用功七言俚语》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拳沦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陈鑫:《太极拳推原解》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拳论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
——孙剑云:《孙氏太极拳剑》
拳术一道,首重中和。
——孙禄堂
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
——拳谚
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
——拳沦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一王宗岳《太极拳论》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王宗岳:《太极拳论》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王宗岳:《太极拳论》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陈鑫:《太极拳经谱》
一开—合,有变有常。
——陈鑫:《太极拳经谱》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王宗岳:《太极拳论》
若言体用何为难?意气君来骨肉臣。
——王宗岳:《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王宗岳:《十三势歌》
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王宗岳:《十三势歌》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武禹襄:《太极拳解》
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拳论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武禹襄:《太极拳解》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武禹襄:《太极势说略》
先在心,后在身。
——武禹襄:《太极拳解》
始而意动,继而劲动。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武禹襄:《太极拳解》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武禹襄:《太极拳解》
内以修身,外以制敌。
——陈鑫
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
——拳谚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拳谚
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
为大于微,图难于易。
——拳谚
练则有,不练则无。
——拳谚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拳谚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拳谚
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
——拳谚
有内无外难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
——拳谚
自古拳术三大用,防身、健体与防病。
——拳谚
二、拳法篇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身正、心静、体松。
——拳谚
虚领顶 劲,气沉丹田。
——王宗岳:《太极拳论》
含胸,拔背;松肩,沉肘。
——武禹襄:《身法八要》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王宗岳:《太极拳论》
神出于心,目眼为心之苗。
——杨谱:《人身太极解》
太极拳,缠丝法也。
——陈鑫:《太极拳缠丝精说》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王宗岳《太极拳论》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王宗岳《太极拳论》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杨谱:《大小太极解》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牛(连元)谱:《八字法诀》
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
——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
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
——陈鑫:《太极刚柔四言俚语》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武禹襄
静以待动,动以处静。
——陈长兴:《用武要言》
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
——武禹襄:《太极拳解》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众谱:《十三势行要解》
口呼鼻吸,纯任自然。
——杨澄甫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
工 ——杨澄甫:《太极拳平准腰顶解》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王宗岳:《十三势歌》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堋捋挤按四方正,釆冽肘靠斜角成。
——杨谱:《太极字之解》
乾坤震兑乃八卦援,进退顾盼定五行。
——众谱:《太极拳经歌诀》
沈家桢 《太极拳精义》
[前言]
太 极 拳 练习 九项原则
太 极 拳 抽丝 简 明 表
太极拳技击上之九项原则
太 极 拳 行 功 心 解
太 极 拳 各俱 之 功 能
[专著] 何为太极拳与拳
第一章: 太 极 拳创造之原理
(一) 无 力 打 有力
(二) 手 慢 打 手快
第二章 太极拳架子三步 审查
第一步 :审查身 形 腰 顶 脊 步 六字
第二步 :审查运劲、接力、蓄力、发力四劲
第三步 :审查 顺 、沉 、轻、灵四字
第三章:太极拳推手三步审查法
第一步:审查推手者有无懂劲之资格
(一)开合阴阳 (二)沾粘连随
(三)刚柔顺随 (四)急缓沾走
第二步:审查推手者沾粘连随之姿势
(一)轻 (二)沉 (三)中正不偏
(四)不倚不垫 (五) 灵
第三步审查推手懂劲之方法
(一)称劲,(二)化劲,(三)牵引。
附表:走架子审查表
第四章:八门五步之分清
第一项:八门五步之分清
(一)掤 劲 (二)履 劲(三)挤劲(四)按劲
(五)采劲 (六)挒 劲(七)肘劲(八)靠劲
第二项:五步之分清
第三项:附表、河南陈家沟拳名称及劲路
第五章太极拳练习之程序
第一段:架子之学习。
第二段:抽丝之练习。
第三段:之练习。
第四段:精神之练习。
第五段:内外联合之练习。
第六段:劲别学习。
第七段:得机得势之推求。
第八段:舍己从人之详求。
第九段:知己知彼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