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大架中架小架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17 23:33
杨派的架子常人只知一套(一种),而不知一套(一种)中,还有高平低3种。初习时为高架子,次习平架子(一称四平架,即眼平、手平、脚平、裆平),后习低架子。而3种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3种:大架子求姿势开展,合于养身。为昔日杨澄甫所授;中架子求各势动作,合乎中庸之道,使内劲不致过头,并且绵绵不断,始终如一,为杨健侯所授;小架子求各势紧凑,动作灵敏而迅速,为杨少侯所授。这3种之中,以小架子为最难,每一势都发寸劲,所以进退步子很小,手与腰腿尤须一致。
学上述3种架子,费时甚久,决非一年半载所能成就。初学之时,每日只能学习一手或二手,不可过多。多则姿势既不能准确,也易入于油滑之途,有失的真义。
练时必须舌抵上腭,唇齿相合,以鼻呼吸,身体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头正悬尾,尾闾收住,上下一致。落步分虚实,处处求圆满,周身轻灵,眼神视手之前方,呼吸自然,上下左右相系,阴阳刚柔分清,澄心敛神,无思无虑,而沉气松力,亦须顾及。因为气沉则呼吸调和,力松则拙力消除。每势每式求其外形势顺,内部舒适,毫不强梗,如此自能胸膈开展,血气调和,对于身心有莫大功益。否则,气隔胸膈,浮而不定,不仅得不到益处,反而由此引出疾病。所以,一套太极拳架子,不论练习者的智慧如何,至少都要学习半年。半年以后,更须教师数次详细更正,这也非一年不可。练习拳势(盘架子)犹如习字,次数多则式式姿势正确。又如临贴,摹写次数愈多,则字迹愈佳。所以,想确实练功者,每次练拳势(盘架子)至少须有3遍(即3套)。因为第一遍练习无非舒展筋骨而已,在二遍以上,才能增进(养身者可不拘泥遍数,每次半套亦可)。
练习太极拳的场所,应当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初练拳时,拳场宜宽大,如地方狭小,就难以保证拳势绵绵不断,又易使姿势缺陷,而不能保持正确。然而,练到功深时,就可以不拘于场地大小,即使四块方砖大小之地,也能练习。甚至坐时卧时,都可练习,这时所练习的是意,而非外式。
练拳的时间,每天至少两次,即于清晨起床半小时后和临睡前1小时,各练一次,每次练习(盘架子)约在20分钟至25分钟。练时从第一手(势)到末一手(势),都须求其均匀,不可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更不可有缺陷、凸凹断续之处。势势能贯串,用法能悟解,呼吸能自然,内外能合一,贵在不需思索,即能绵绵练习。练到右式、左式均熟练自如后,就可以学习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刀、剑、杆子、散手等,也需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练成。总之,练习太极拳需从缓而进,才能成就,否则真功难成。
练习太极拳之初,身体会有不适反应,比如全身无力,手足发酸,这是生理上的反应,不妨碍练功。就是练到3、4个月后,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是身体中新陈相替的关系,不足为虑。只需每天多休息2、3个小时,过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而且精力会比以前更充沛。此外,还有其它现象发生,如胃口大开等,这是因为练功使体内消耗增多,并且需要补过去所亏。但等到身体内部气份养足,亏者业已补全,则气血调和,就没有上述现象了。其食量也恢复和常人一样,即所谓"气足不思食"。
嗜睡也是练功的反应之一。初学者多贪睡眠,每天要睡8、9个小时,这是内部血行较速,身体疲乏的原故。必须有较长时间休息,才能恢复全身精神。练功日久后,这一现象也会自行消失,恢复常态。练至功深时,就不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每天只须4、5小时睡眠就足够了,即所谓"神足不思眠"。
关于房事,其理亦然。练至精气神充足时,反而不思念房事,或只是稍有动心,即所谓"精足不思淫"。有人可能会问,练太极拳者究竟可否行房事?答曰:并非不可。因为我们既非六根清净,岂能无之。只是壮年身强者应当节制,老年体弱者应当绝止。而体壮身强者,在练功新陈相替,身体过度疲劳的时候,应禁止房事。
练太极拳能否吸烟、饮酒,一般来说是可以的,但酒宜少饮,烟宜少吸。在练拳前或练拳后半小时中,宜忌烟酒,否则因呼吸关系,内部有损。当然,吸烟对身体有害,饮酒过度亦无好处,所以练拳者忌烟、忌酒更利于功夫的修养。
在初习太极拳数月时,如练毕架子后,有手指、臂部或腿部发涨发麻现象,不必恐惧,这是用劲过猛所致。在发现这一现象时,将手臂、腿脚随意抖摇2、3分钟,即可消除涨麻感觉。
在初练盘架子(套路)时,常出现遗忘现象。如练前一势时,往往会遗忘后一势,使套路无法衔接,呵成一气。原因在于习练不熟练,熟练之后自会消除遗忘现象。
初练时,呼吸也须特别注意,务求自然和顺(以鼻呼吸),切勿注意气的运用。如果全神贯注内部之气,易将外式遗忘。所以,初习者入手时,勿求之过急,更不可过于将气下沉至丹田。因为沉之不合其时,易生疾病。对于姿势,初练者练时如感一势有不舒适之处,应当请教师更正,以姿势达于舒适为止。
在未练太极拳之前,一般人对于太极拳曾有4种歧念:①动作如此缓和,对于身体有何着力,更有何益处?②如此缓慢动作,何能应敌?③含胸有损胸部发达。④何为丹田,丹田即大肠。
自练习太极拳后,才豁然觉悟以前所思:
①练太极拳不费力,对于内部气分是正确的,至于周身四肢,其费力反而比动作迅速的拳更甚。只是因为姿势舒适,呼吸自然,反而觉得周身气血通畅,益处更多。
②动作缓和是因为练时求静的原因,而到用时也须求速,而且要寓刚于柔,寓快于慢,这是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之速,较少林拳更甚,因为它有听劲、懂劲之故。而且太极拳控制动作的枢纽,全在腰部,不在手足四肢,四肢动作滞而促,腰部动作畅而长,如机器大轴一转,其它小轴同时非数转或数十转不可,腰部犹如大轴,四肢腕、肘、肩、髋、膝、踝等处犹如小轴,动作之快,可想而知。
③含胸拔背的同时不沉肩垂肘、悬顶沉气,有损于肺。但如含胸而沉肩,则呼吸自然。所以,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等动作,不能相离。
④丹田是否大肠,著者在初练太极拳时,亦觉脐下空瘪,不知丹田为何物,3年后才有所感觉。所谓丹田,能蓄气、能发气、能养气,实为人身气之总机关。若气足则丹田充满,按之如鼓。艺高者呼吸,以丹田为换气之所,与普通人呼吸绝不相同。我们可观察小孩,当他仰卧时,常见其腹部一呼一吸,一高一低,年龄愈大,则呼吸与丹田愈远,至老年时其呼吸反在喉胸之间。由此可知,丹田与人生关系极为重要。
练习十三势拳式(即盘架子)至纯熟时,反生杂念,这是心不安静之故。欲免此弊,只需将眼神视手前方,以为有敌在前或身后与之对搏,或心中有觉,一有思虑,立起觉心,也可心宁神定,无思无虑,受益良多。练到相当程度时,在4、5式之后,口中舌下自有津液涌出谓华池之水,之甘露,下咽入腹,身体内部甚觉舒适。这种境界,需一势一式都能舒适,呼吸自然,无论何人均可得此。内气运用,周身泰然,这是武事修身中的己身采战或称汞铅,亦即借阴补阳之道,并不同于邪道以男女后天色身采补。
初学定步推手,掤、捋、挤、按四手多数不能连贯圆满,这就需要跟随教师或艺高者盘转圆圈至纯熟后,再由教师口授掤、捋、挤、按四手。四手能一一分清,练至绵绵不断,腰腿能旋转自如,粘化均能顺手,然后可学拿劲、发劲。此时应当找一对手,作为拳靶子,先练一种拿劲或发劲,切不可一劲未通,又练它劲,更不可同时练习数种劲。须知一劲能通,任何劲均能使用,一劲不佳,其它劲也不妙。在未练拿劲、发劲之前,需尽量给教师或艺高者做拳靶子,让其拿发,观察体会其如何引己,如何拿己,如何发己,拿发的位置在何处,拿发时机的早晚,拿发的方向的正隅,都需以身实地实验。作为悟解的门径,万不可求之过速,否则欲速则不达。
以著者经历所知,太极拳基本功夫,全在定步推手中,望习者切勿漠视之。推手至相当程度后,亦不可专与一人推练,无论何人,手刚手柔,劲大劲小,艺浅艺深,均须推习。否则,熟者能发,不熟者不能,似未普及,亦属陡然。活步推手,当求手腰腿三部一致,前进后退,尤不可使沾粘劲忽断,大捋、扎杆、散手亦然。己手或杆子至少有一部分须与对方粘住,不然听劲中断,易被敌乘隙而击。无论徒手或器械遇敌时出手宜老辣准确,不可犹豫散漫,或生畏惧之心。因有畏惧之心,出手必嫩(力弱、欠狠),或招法不准确(攻击位置欠准,时机欠佳),虽有隙可乘,亦属无效、对于出手的阴阳虚实,尤其应当令对手无法猜测。
至于散手,必须分开单练,否则不能随时应用。此外,对于手法、步法、身法尤当注意。一势出手,步法宜进或退,手法宜高或低,身法宜正或侧,均须先求己势顺而不背。手的收发,当含有圆形,往返须有折叠。步的落地,或前或后,或正或斜,应当使身体中正,并且有封闭敌身的用意。而己身的进退应当有升降上下起落之势。除以上三法外,还应当求姿势正确,着法纯熟,阴阳虚实分清,内劲圆活,能补能泻(补充泻力)。如仅求懂劲,专致力于不规则推手,虽练习年久,仍然疲弱,无效果可言。这是因为不懂得学外式容易,而习内劲难的道理。
此外,对于练习太极拳后,身体重量及体形的变化,也应当了解。一般凡瘦弱者,一年后能增加体重,体格变得健壮,这是由空虚变为充实。而肥胖者必先瘦削、减轻体重,经过若干时期后,又变得健壮,这是由虚胖变为结实。太极拳的功效,实能使人体内外进行改良。
练拳时还要注意卫生习惯,如食后不可马上练习,练后也不可马上进食,须间隔半小时。精疲力倦时也不可练,练后不可马上用脑力,否则都易伤神。练后忌暴饮,更忌马上吃瓜果生冷等食物。练后不宜解衣迎风,或用冷水冲凉,衣若汗湿,就需更换。在脉搏还未恢复常态前,不要立即坐卧,必须散步数圈,否则会有血行上升,发生头昏目弦等症。对于休养也需顾及,练后要有充分时间休养,使消耗的体力得以恢复,做到这一点,其效果要比只练不养更好。所以练习太极拳者,最忌晚睡晚起。因晚睡则休养不足,精神萎靡,最易半途而废,这绝非捕风捉影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