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内丹功的人,常用静动两法同时练之,必须知道丹功以静功为主,以动功为辅。根据我多年练内丹功的实践,要想静坐得法,首先得把调食、调睡、调性、调身、调息、调神六者配合好。
1.调食
饮食要合理,肉食宜少用,多用使神昏;多吃素食能觉得神清气爽。吃食过饱,身胀气急,百脉不通,心下闭塞,坐态不安。进食太少,身弱心浮,注意力不能集中,意念不能常守。另外,倘若饮食不洁,会使人罹患疾病,引起身体不适,这些都是妨碍入静的因素。
2.调睡
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跟入静的神志清醒不同。倘睡眠过多,不但不能进修,就连以前的功夫也会丧失。应当时时提起正念,让神志清白,意念明净,这样才能把心进入静中的状态。静功入静有成的人,睡眠一般较少。因为入静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的休息,而睡眠则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普通的休息法。
3.调性
青壮年人为了保证身体强壮,性欲不可纵。老年人为了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应当闭静,勿复损精。人若能做到固精,性生活应当有节制,要适度。至于适度的标准,则因人而异;人年廿者七日一泄;年三十者十四日一泄;年四十者廿一日一泄;年五十者廿八日一泄;年六十者即当闭精,勿复更泄。这些性生活观点,对于炼内丹功无损有益,能借阴养阳。还要欲有所忌,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当日月晦朔、日蚀、月蚀、大风大雨、地震、雷电、大寒、大暑之时,天地交感,阴阳错乱,不可同房;酒醉、忿、怒、远行、疲乏之时,亦不宜同房。这类有益的观点,顺天地阴阳之和,全人身性命之真。
4.调身、调息、调神
这三者应当紧密结合,虽然三者方法不一,即使在不练静坐之时,言行也应留意,身体端正,气息安详徐和,不得粗暴急躁,否则身躁气息就粗,气息粗,神也就散了。再要练静坐时,便会难于入静。
调身:练静坐时,先要把身体放松,力求自然舒适。刚坐时,先要铺好座具,这才能坐得舒服,坐得长久。其次是坐式,有两种坐法:一是趺跏坐,用右脚放在左腿上,左脚放在右腿下,这是阴腿在上,阳腿在下。右左腿相叠,取天地交泰,阴阳相交之意;二是坐凳式,端身坐在凳上,左右双腿垂直于地面,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然后把衣带解松,使它不紧束在身上,而妨碍气血流通,这时把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下,左下右上,掌心向上相叠,放在右腿上,贴近小腹。后把身子挺几下,上下左右微微摇晃,使全身的各关节放松、调正,接着闭口舌抵上门齿龈,这是调身方法。其时不急不缓的心情,就是调和的表现。
调息:息有四种表现,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种是不调和的表现,后一种方称调和。“风”指坐时呼吸有声;“喘”指坐时呼吸虽未出声,但气的出入不畅;“气”指坐时呼吸无声,也很流畅,但气的出入很粗。“息”指坐时既没声音,也很流畅,气流微细,若有若无,连绵不断,神态安稳,心情愉快。这才是调息以理想境界。呼吸现风,精神就散;呼吸现喘,气流受阻;呼吸现气,容易疲劳;呼吸能息,就能入静要调好息须练虚心无念的功夫。
调神:要把双眼睁着观看鼻根处的正中,使双眼珠对并起来看,要做到一心不二的看光;似看非看,不用意力的看光;祖窍穴显出发胀的感觉,再闭眼;闭目转眼珠,从左边升右边降,转四个九周,开目转眼珠,左边降右边升,转四个六周。这样调神,把识神调成元神,再向下照视气穴炼丹,调好了神光,炼功才有效验。
下面再按时间上分入静、静中、出静,着重谈调神的问题。
入静有两个意义:一是调伏乱想,不使杂念泛滥;二是要使“沉浮宽急”得当。若坐时,心里昏昏沉沉,提不起意念,头也容易低垂,这就是“沉”。发现这种情况,应当把意守在祖窍穴中,使心内观窍中虚空不散。若坐时,心里老是飘忽不定,身子也好像摇摆不定的样子,意念到处乱跑,这就是“浮”。这时应当引意念内下守在脐中,使意念收回。
静心还有“宽”、“急”两种病象。犯“急”病者,因坐时收念过紧,气易上逆,引起胸臆急痛。这时应当把心放宽,想象把气往下泻流。犯“宽”病者,坐时心志散漫,身子容易歪斜、软屈,或者是口中不自觉地流口水,或者心中迷糊不清,这时应当把身子放端正,提起意念,来治“宽”病。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