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轻灵、贯串”最传统最现成的解释,我体会是(五字诀)中心、身、气都已点到位了!氣宜鼓盪,神宜内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且层次分明圆融,缺一不可。好象就是“一举动周身要轻灵”的完整注解,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就是“贯穿”的体会
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一曰心静。
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
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
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二)
内家拳精义是真练假打,不懂的往往假练真打
此中一般人容易忽略,不容易分辨,没耐心学不了
本身有身大力不亏的优势,学散打三个月可出效果,练太极反而就多了道门槛
一身力气不舍得丢,不明白为什么要丢,怎么丢
现在很多人是从一些效果、现象上来观察、观测、理解的,辨别力不强
说实话对理体悟不深,要是再碰上些会自我操作的大师
适当的时候再给点适当感觉 弄些效果 思维再引偏些,那路就走的更远了。。。
所谓“多误舍近求远”!
真传其实是“直截了当”的,
太极拳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几乎全部公开的
所有的秘密都在前人见地中有极精细的表达了
你不信,哪咋办?
”是技旁门甚多“,预防针打了也没有什么用。。。
工夫还在“知己”,关键还在‘自认弱者“的心态
就象一句“认识你自己”一样
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三)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同志神化甚至妖化了。
所谓“料事如神”,”说其智而近妖“
就是能准确地揣摸对方(敌方)的意图和谋略,预先布置对策。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他真的做到这一点了。
周瑜、曹操、司马懿有什么心计,都没有能瞒过诸葛亮。
其中“空城计”最让人津津乐道
小说虽然不免夸张,但还是未敢掩饰诸葛亮重大失误的史实:
重用马谡。在街亭作战中,他任命马谡当主将。
结果,不但兵败街亭,损兵折将,还把诸葛亮也陷入了危险境地。
“孔明挥泪斩马谡”,斩就斩了,为什么要挥泪哭鼻子呢?诸葛亮的解释是感到惭愧和痛心,悔恨自己没有牢记先主(刘备)的吩咐。刘备生前有言在先: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有此想到,现在看一些人在描述前人武功时,语不惊人死不休 咳 能吹谁不吹
骗子其实知道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就是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一样东西---傻子,真不必为客源担心
江湖门道的高明者讲究----顺势而取 愿者上钩 讲就顺手
这真要有点耐心 要有点信心 要有点热情 要有点冠冕堂皇 要有点全局观念 要有点。。。
这世界上真的有战无不胜的“武功”吗?
这世界上真的有战无不胜的人吗?
我想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战无不胜的“武功”和人
把自己、自己门派刻意打扮成那样,
让明眼人看来总觉的忍不住好笑
“空城计”不常有,是可一不可有二的,如果可能。也许只能对司马同志之类才管用。
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也类似于 一出“空城计”
一定有他的预设条件、先决条件、和特殊对象
否则我们早就打出国门,走遍世界了
有时想想 哎
多少人还在被这个光辉“理想”迷惑而不能自拔
是思维的缺陷、理性的匮乏 还是。。。?
慈喜老佛爷相信咱们义和团朋友的”刀枪不入“ 神功盖世的汇报演出
于是下定了决心
结果怎样?史鉴不远
现在某些人 嘿嘿
(四)
太极拳入门得窍后 每次练拳都是新的 都是享受
心中浑穆 身里畅美 欲罢不能 长练常新
真所谓 苟日新 日日新 “大人之学”开始体验
太极拳到此 如闻仙乐 如读美文
洋洋洒洒 美文华章
天地锦绣 目击道存
每有成人成己心 无说长到短言
万事心中起 万事胸中落 万事胸中过
望天上云卷云舒
看人间花开花落
什么是太极的开合 起伏 升降 进退 出入等等内里消息
都是现成实在 不言而遇 妙处难与人说
所谓 “大造化” 天地不言 四时行矣
太极拳的修习层次由拳技而得文化层面的滋养洗礼
神交古人 心印前贤
得大惭愧 得大欢喜
知道太极拳是修身养命之术 光明正大之学
古人谓之性命
谓之 生生不已
谓之 天地精神
拳虽小道 可以寓大
人如蝼蚁 可以体大
明白能无敌于天下 只是个“仁”字
达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与人通情
体认天地宇宙间
爱心最有力量 最具摄人心魄的魅力
盘拳走架如婴孩回母体 此母体即天地 得大休息
养此生机 完其精神
胸中日月 袖底乾坤
将”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洵非鹦鹉学舌的虚语
胸中空洞洞 腹中沉甸甸 如痴如醉
其为人也---本分实在 与之交接 如沐春风
观其人也-- 精粹之气 盎背盈面 温润如玉
打打杀杀梦中梦 笑破三丰老神仙
迷途知返 凿破混沌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知道人生应该怎样消遣 怎样娱人娱己
大概那即是古人所谓“悟道、得道、证道、了道”之境
(五)
测听力---- 耳闻雷声不为聪
试听劲---- 一羽不加藏至道
听 ----懂了就入了太极拳之门
师友之间 是你听劲的资粮 喂劲的保姆 长劲的助手
听
有代价 有层次 有心态 有境界
但最好是无目的 因为是自证不必"公示"与人 闷声发大财
这样东西就上路了 就上品了 就有味了 就 ...
太极曰大 而听于精微----以小制大 以弱胜强
太极曰动 而听于清静----以静制动 以柔克刚
(六)
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
体会:
如水负行舟----气也;涌--腿--劲、发;(底气足 )“无使有凹凸处”---劲
先实丹田气----壮也;定--腰--骨、守;(中气满 )“无使有缺陷处”---气
次要顶头悬----灵也;悬--头--筋、飘;(上气领 )“无使有断续处”---神
(七)
形于手指
指尖微领是真诀 静运无慌气内转
盘架熟时以内里消息为基准 不断微分练细
切身体证拳论
所谓 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
如何 用意不用力
如何 劲断意不断
如何 鼓荡与贯穿
如何 凡此皆是意 。。。。 等等不一而足
这时体会前贤说的道理 句句可落实 语语能见道
再看《太极拳论》会明白些 贯通些子
心越练越静 气越练越满 劲越练越沉 拳越练越柔
如水上行舟 天上行云
“表里粗精无不到”
还是一段 知己工夫
岂一个
爽 字了得
(八)
道不远于人,人自远于道耳。
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
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
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
古人进德修业,必延访明师良友,
有见闻广博之师
有道德轶群之师
有品望着隆之师
有方外超迈之师。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九)
于若即若离之中以求,在有意无意之间而得
先要养气,养是入道要紧
气粗则心浮,心浮则胆大,胆大则人欲肆,欲肆则心不定,道心不定,
至人心如太虚,过之即化,无所留余;
贤人勉强而行,久久不懈,可与至诚;
中人如泡幻影,时起时灭,或现或隐;
下人只在小惠,反之于心,其实不然。
从猛火中锻炼,方成铁汉;
从深水中跃出,乃是潜龙。
太极,一身龙虎象周全也
昼,动机也。万物皆动,而我亦动之;
夜,静机也。万物皆静,而我亦静之。
一动一静,与物消长,此天地自然之气机,生生不息之道也。
能知虚实之理,守之默默;
亦通刚柔之论,含之深深。
练拳本分,全无渣滓,相时而行,因几而动,
胸中若有天空地阔之妙, 云行雾散之致,
立心高远,摆脱牢笼,真有功行圆满之期也
太极 最怕阴阳游移
不忠不信,不慈不惠。
心为大本, 大本有亏,小善何益?
练拳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德以帅武 武以辅德 以武会友 如切如磋
少年练拳,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
老成修功,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成败为无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顺逆乃耐久之境,处得他好,他益你越深
练拳宜方,正其规矩以达体
应敌当圆, 中其机枢以施用
练拳无一点真恳的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推手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十)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语道不简易,盖心未简易,须实有是德,则言自归约。
盖趣向自是居简,久则至于简也。
高者抑之,卑者举之,虚者实之,
碍者通之,众者一之,合者散之。
要之立乎大中至正之矩
太极----后天返先天 自然而然才对
孔子有句名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的是如果学生自己不为某个问题大伤脑筋、苦恼困惑的话,
他是不会轻易去启发教诲这个学生的.
也就是说,自身要先有解决问题的欲望这个内因,外因才能因势利导,起到作用.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盘架-----动中求静
运用----静中寓动
然后动静兼顾 自然而然
古人讲开卷有益
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练拳修功亦然
欲求练拳得益 要 活练拳 练活拳 练拳活
自在自然,所以養道
無用無為,所以養性
清靜恬淡,所以養心
虛極靜篤,所以養神
蹈仁履義,所以養德
無伎無求,所以養品
知足知止,所以養身
守中守一,所以養氣
無思無慮,所以養精
清心寡欲,所以養身
人要懂点窍,知点几,留点神,下点气
你便想得穿,看得破,做得事,成得人
(十一)
中国文化对人生最高修命的一个原则是“绝学无忧,乐天知命”。
绝学乐天---即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
无忧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
到极处即是
一个人不但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千秋万世的后代子孙负责。
继往圣绝学 张百代心目
先圣曰:“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一个人,在活着的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人家,这才叫事业,这就是人生和价值。也就是公道也就可以“抱一而为天下式”!
历史永远在阴阳演变中不断递进!
所谓:“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恋太极也就是在这不断体证中
超拔挺立
昂首天外
成全此一 不可须臾离的天 地 人 之道
(十二)
八门五步
八门----描述的是立体空间状态,八卦代表立体三维空间的四方八面,三轴成直角相交的立体坐标,一个空间分割成八个象限,拳谱称为「四正四隅」。代表在一个在球面流动的次序,也即太极S曲线
五步----代表平面(地面)的动态次序前、后、左、右、中五方称为五行,即指进、退、顾、盼、定
整体上---太极一开一合
开-----相生----是扩大
合-----相克----是收缩
动静之间营造了----千变万化的“态势”
故八门五步----又被总称为“十三势”
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场论、等都可以作为解释的理论模型和范式
在“理镜层面”起到纲举目张,整体把握的效果
落实到具体的太极拳就是“术的层面”
就是实践方法和达到的意境,学就是学前人的方法经验,
其中文化的传承性和人的“习得性”起决定作用
本质上反映了人的文化状态、生存理念和意义
每一步的提高都只是对太极的认识提高了
认知提高的结果
对太极拳的艺境的体认也随之深入了
对自己的心性把握能力也有了一番新的体验和肯定
自然而然
所有的工夫在尽其当然
所有的变化在听其自然
听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一种有效的沟通、一种互依的交流、一种低成本的方法
不断的倾听、聆听自己、他人、甚至整个的。。。
这就是太极的心法
太极不需要理论 太极只需要体验
体验就是生存 生存就是体验
太极时时处处都存在
太极时时处处都用得着
一篇《太极拳论》就是一番体验 就是一段实实在在的体悟记录
上一篇:太极拳哲理-郑曼青
下一篇:知机明势-论太极拳的指导思想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