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黄性贤:太极学疑义问答十三摘要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27 15:52
(1)问:道是否应分门派?
          答:太极拳道学是一大完整之大学问,為歷代先贤先圣穷毕生智慧精心研究而成,其理奥妙无穷,包含崇高哲学,其动作循合科学,盖哲理乃科学之灵魂。祖师创此拳道旨在促使人类健康,祛病延年,防老防身之运动阀门,以达到济世活人,益寿延年,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之大精神。太极拳道不為私人技击与显露武功好斗风气。传授此道者应知其理,通达其道,任何人无法脱胎改变其理。架子任何人可改创,其原理不可失真。其修炼拳架外形虽各有异,惟其理则一。為此不宜有门派之分,弘扬斯道,促进光大世界,使人类心身健康则幸。
(2)问:练太极拳道如何才能达到準确?
           答:太极拳準确差异关係殊大。应以王宗岳宗师所言:立身须“中正安舒”四字為准。行架三不离:一不离鬆、二不离圆、三不离养字行架慎思察觉,否则易患有其形而无其实。倘若花样迷惑他人,则误己事小,误人事大。要达到準确,一举一动要合乎太极学原则与内涵,遵循方法正确修炼,尤须名师指导功架及多方面研究探讨,循序渐进,实事求是。除此,学习者本身之条件亦有关係,学者除应具备坚定信心不折不挠意志与高度兴趣外,生活安定环境正常,抱定决心,恆学恆练彻悟其理,由内体表达於外,则达到标準。一般人多求速成重外形外练,断断续续或半途而废,一知半解后再求正确,则比初学者更难。有人将太极拳含糊其意,视做四肢运动的体操或舞蹈,有其名而无其实。人体是一小太极,可比一部完整机器,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标準,则影响整体活动不灵。拳祖曰:“道為本,技為末,不学吾道者非吾徒也。”因此,做人方面需诚实无欺,言行不背正义真理,多注意心性涵养道技兼修,心正技进渐入正轨之道,养吾浩然之气也。
(3)问:太极拳架相异,其理是否相同?
   答:祖师创此拳道,世代流传外形虽异,而今有二十四式、有三十七式、六十四步、七十二步、一百零八步、一百二十四式等。架又分长架、短架、大架、中架、小架、高架、低架、快动式、慢动等等。书是人写的,拳架套路外型亦是人编的,其实功架能够符合原理才是重要,其外形相异原理则一。歷代奇人异士,名家宗师相传,无一不视太极拳拳论与十要為準则,应不断研练,随时检讨為达实践,拳由有形练到无形,有手练到无手,有力练到无力,不鬆练到全鬆。修养方面从有我修到无我的境界,捨己从人,全身是手,手非手,所谓技达到,风吹荷叶不倒翁,道进到益寿延年不老春。行动外形準确不易,内意循理气相通,天人合一即上下中合,左右内合,所谓形易得,法难精。因学者行动时,功架窍难守,巧难生。拳祖真人故说:“一通百通,千门百派万法归宗。”
(4)问: 太极拳多练或少练好?
           答:太极拳道要求合乎中庸之道,练要得法。如果不得其法与徒手体操何异?事倍而功半劳多益少。故不在多练或少练,在得其法否?每一动作保持中定為本,动有程序,中规中矩,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皆中开中合,原则不变。曲中求直,直中带蓄,恆学恆练悟其理通其窍,练到生巧,不化自化之境界。故不在多练或少练,关係在得法与否才是最重要。
(5)问: 练拳架快对或架慢对?
           答:天地运行有一定的轨道与匀称适中之规律。太极道学本宇宙大自然之原理无快慢之分,人体亦是太极之体,违反生理自然运行无法协调一致,导致疾病丛生。练拳如快动必影响呼吸不均,气便上喘心跳加剧,不对也。但太慢肩手关节提掛周身行气受阻内有滞气,如意开气不开也不对。行功、行架、行气在精、气、神、内三合,心、意、体内外综合。肌肉鬆开由上至下以自然程序而定準确。快有对或不对,慢亦然,观其行功程度而定,所以不能快不能慢,练至全身鬆透便自然均匀,内外相合则无快慢之分,达到上行云下流水,绵绵不断,不动手不断意,自然而然内外相合,上下一致,如此地步则知无快慢之分也。
(6)问:太极拳架高低之要求如何為準?
       答:盘架子无高低之分,总是四平為原则。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俾内外平均,进退转动立身平准,不偏不倚,前进后退,左右开合要平衡,进要后劲,脚底膝弯,起寸许,内动进退由下而上到中合,由肩、肋、腰、胯、鬆下,意气不宜上,会合中枢,即丹田(脐下寸许),肩、寸、肋、腰、膝、脚、足、腕要节节鬆沉贴地不动,脚底平稳才算四平八稳,控制得宜皆有膝弯自行调整则高低开合自然适宜。以心意导引全身肌肉鬆开,节节节胳鬆开贯串,立身中正自然安舒。要领悟意养太极原理分佈全身,则了解四平八稳原则,高低自然合度无须强求。
(7)问:左右上下,虚实如何分清?
       答:人体之肌肉骨骼与神经组织是有系统之构造,行架以用心意鬆沉為最。以中心推动重身為要,定静鬆沉微主,必须绵绵不断,不可患忽断之弊,以内运达外动,转运而產生内劲,久之自然均匀。左右一虚一实,以上下虚实来説,则左上实左下则虚;右上实则右下虚,每个动作皆包含交叉内变与重身交换之作用,合乎人体交叉神经之配合。因此内劲运转,最重要虚实分清,动步不动身虚实则分清,动身不动手手则被动也。如果动步有动身,即虚实不分清,动身有动手则肩手牵挂欠放鬆,必须以心意為主动,上下相随,左右相辅,磨转心不转周身一家,轻灵圆滑,一呼一吸,一开一合,如长江大海一动无处不动,惟动有以意气运身,动有程序,似逐波长流自然之态。
(8)问:太极拳体用基本练法是什么?
       答:如鬆身五法里是循太极拳最基本之原理,要精神集中,否则神气涣散,无法收到内练之效。要做到三不动,即头、手、脚底不动。动则意在先,意带气动,动步身不动。转动腰胯為先,手随腰胯而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间。要穷理以尽性,拳理通则拳架通,拳理不通拳架亦不通。内体通外体,能通则无所不通。拳祖说: “体用修成”。能鬆透则千变万化能捨己从人,忘我无我之境界而达全身是手手非手。体用方法不能融会贯通,不明鬆身五法内是太极原理基本之重要性,捨本求末,一无所成,何言体用?
(9)问: 鬆腹,垂臀其意何在?
       答:鬆腹关係殊大,腹部是丹田蓄气之库,气沉丹田是以心运气于丹田,然后便能转运全身,若气听于丹田而不运是為滞气,谓之“胀”,故气下沉后稍停即转运则不滞留腹遂鬆柔,久之而有弹性,使气行遍全身,内气可敛入脊骨。十三势歌云:“腹内鬆净气腾然”,切不宜气积腹部,久之则腹部凸出。
       垂臀,垂臀者即於每一动作中,臀应鬆垂下不可突出,亦不可凹閭,一般教与学者多忽略这要点。鬆腹与垂臀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根浮腰硬,身体失去中心。控制重身达到中定。练有得法可验上腹部近丹田处,用手指按之急放。必有弹性之感觉。臀收如棉花也。
(10)问:真正太极精神所在是什么?
       答:明师开导指点一样,但学习者因心态各异,故其成就有别。真正太极拳道不止练其形,亦要通达其理。为人处世一举一动都合乎道理,学到、练到、悟到,把太极真理融化到人生之每个细节里:不争名求利,不為私心著想,一生中全心全意虔诚奉献太极道学,发扬祖师精神,使全世界人类身心健康才是真正太极精神所在。
(11)问:研练太极学,每天应练多少套架子?
       答:练架行动应符中庸之道,练要得法。有人说,每天早晚练架子十套,每套架子二十五分鐘。只求量徒耗力洩气,与真正太极真理相反,这只能多流汗,而达减肥作用,对内体内功内臟运动毫无裨益。余先师郑曼青遗著有说:“余每晨行功行气三十七势,一套架子只费七分鐘。”多练或少练贵在得法為宜。一般学者随余肯遵循余自修十年心得和经验的方法,每天早晚公餘肯花五分鐘时间以一式分化两动熟练,每步分为二式或三式耐心细心来自修,无一不成功之理也。
(12)问:有人练了数十年太极拳,为何根底仍然不稳?
       答:许多人练太极拳因不得其法,故练数十年仍以无所成。习太极拳者,应向道学求知,然后求理、法、功,先通宇宙与人生之道理,以气行功当明其法。虚心恆修,久之必渐厚根底、得其法、通其理、守其窍、生其巧。生根与内劲看不见是不能教的,得其法者根底与功劲是练出来的。练拳行功时周身节节贯串,丝毫没有间断,不為空间所制,全身透空,不使彼能牵动于我。虚静轻灵,犹如深山之蛇,首尾相顾,击首者尾应,击中背者首尾具应。随心所欲,修练能得成就然后谓之轻灵。譬如二百斤铁棒,怀巨力者可将之提起,惟以百斤之铁链,虽有巨力不能提起。节节贯串鬆透犹此意也。
       学习太极拳道者应命阴阳在拳架与推手上之妙用。阴阳即是太极,太极代表宇宙,宇宙包罗万象。练拳行功,功架内含整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皆不离虚实,动静无间,所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阳动阴也动,阴动阳也动。练拳行功要懂此理。心身并练,道技兼修;道為阴技為阳,阳是阴极所生,鬆静下沉為阴,是守化为基本,不可用自力强取。静如泰山稳固,不变应以万变之理。拳祖说“道题为本,技用末事也!”所以先学到捨己从人,方得随心所欲。攻守两字,先得法练到虚静,然后守必固、攻必取,皆从自然,而能得者為上乘。推手练到不丢不顶,不离不抗。推手程度则先判功架鬆沉,可得贴切然后產生化劲、蓄劲,到了不化自化,不发自发之境界。
        今日世界科技发达,物质文明日趋进步,生活紧张,商业竞争,精神欠安寧,所以多患都市通病。太极拳这古老的运动,普遍受国际人士所喜爱,练太极拳是那么普及大众化,并没有什么秘诀,平等公开,人人可练。但练习者患拳弊殊多。有几个原则习拳者应遵循:(一)要尊师重道;(二)为人诚实无欺;(三)练功架应慎思察觉;(四)要按部就班,不可求多求速成;(五)要虚心恆练;(六)要肯照上述自修法。选择名师指导,千金易得,名师难求,有了名师,练习要合方法,如此没有不成功之理也。
(13)问:练武者重武德尤须尊师重道吗?
       答:现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仁义道德渐沦没。昔日练武者崇尚武德,尤重尊师重道。但今非昔比,多少学子羽毛未丰便欲高飞,為求自己名利却忘了恩师费尽心思栽培,甚至违背良心欺师灭祖,既不明尊师重道,更不懂饮水思源。不通理不明做人原则何能立身处世?何以心安理得?骗得了一时骗不了永久。为此维护师道以正人心。凡是同道,人人有责,应以此為共同目标,培养学员德育仁心以正人心,共卫师道。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