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辩证法-陶一中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27 15:52
以阴阳对立统一为总则。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动与静、虚与实、开与合(含与展)、刚与柔、曲与直、起与落(提与放、升与降)、屈与伸、轻与重、呼与吸、蓄与发(收与放)、进与退、顺与逆、内与外、意与形、快与慢、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竖与横、松与紧、正与隅、单与双、粘与走、化与打、急与缓、攻与守、显与藏、始与终、吞与吐、仰与俯等。这些无一不是阴与阳的关系。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组成了太极拳的每个套路,推动着每个套路的发展、完成。
这些矛盾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两者长期安全地共处于一体。相互对立,但又互为其根,互相连接、互相依存、互为其用、互相转换。失去一方,另一方不能单独存在。既显示各自的独有特点,又强调两者之间整体的平衡性、互补性。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辅相成、相克相生。虽有千变万化,但皆离不开阴阳之理。正如先师陈鑫所说:“动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
(二)这些矛盾的转换,都是“平稳过渡”,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都是在逐步、缓慢、沉稳、似顿非顿的过程中转换的。没有大起大落,更不是一蹴而就或骤然变化。两者不能截然分开。
(三)这些矛盾的转换,都是顺其自然,有秩序、有规律地进行。开合有致,轻重兼备,节奏鲜明。不加力而力自张,不运气而气自周,自然而然。动作提前或滞后都不行,无任何强求现象。
(四)这些矛盾的转换,都是一气循环,无首无尾,周而复始。重复多次,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如环运转,环环相扣,形止神连。没棱没角,无断续处。也不直来直去,都是绵绵不断地进行。正是“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
太极拳就是根据上述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来指导其运动规律和技击法则的。每个动作、每个套路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原理发生的。例如虚与实,就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常见的一对矛盾。
每个套路除起式和收式开立步时,两脚短暂的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每时每刻都在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互相转换中进行。两者既相反,又相成。虚不离实,实不离虚,虚实相生。虚实亦是阴阳,亦是刚柔。虚为阴、为柔,实为阳、为刚。虚实转换先产生于内意,然后才逐渐在外形上体现出来。分虚实以下肢为主。左腿虚则右腿实,右腿虚则左腿实。两者互相交错,不停地转换着步法。与此同时,两手、两肩、两肘、两胯、两膝等,亦都应分清虚实,力避“双重”。但虚、实的转换都不是骤然地,而是逐渐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正如先师所说:“虚之极则实之始,实之尽则虚之萌。”同时,虚中有实,非全然无力;实中有虚,非全然站煞。一般两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实腿承担2/3,虚腿承担1/3。
又如开与合。既是太极拳基本规律之一,也是太极拳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开就是开展、张开、打开,放、伸之意。合就是合抱、合并、合拢、合劲、关闭、聚合、收、缩之意。开为阳、合为阴,开为实、合为虚,开为动、合为静。太极拳的每个套路自始至终都是在不断地开合中进行。身体屈伸、进退是开合,胸腔腹腔的舒展、收缩是开合,腰胯肩膝的转动也是开合。总之,行拳中,不论举手投足,左旋右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处不在开合。正如前辈所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
开合。应特别注意五点(1)开合应以意、气、神为主,全身各个关节一起开合,而非只是两手简单地开与合。这样,才能内外结合,上下相随,前后互应,意形合一。(2)两手要随着两肩开合。以肩领肘,以肘带手。(3)开与合是相互依存的。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但开是建立在合的基础上。欲开必先合,有合才有开。没有合就没有开,没有开也就谈不上合。(4)开与合的转换一定要合乎规律,使其“屈伸开合听自由”。不妄动,不使拙劲,不紊乱。(5)开合与呼吸紧密配合。开吸合呼,吸足呼尽。吸或呼都应用鼻,力求自然、深长、平细、均匀。不憋气,不出粗笨之气。讲究调气、调身、调息,气形相合。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上述特点,始终贯穿着自然、轻松、圆活、协调、匀称、平缓、和谐、连贯的主线。也正因为这些,使太极拳在很多体育项目中成为独具特色的有氧运动,具有明显的强体健身和养性作用。尤其对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中慢性疾病的康复和保健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由于太极拳是全身运动、终身运动,风格多种多样,锻炼条件要求相对简单,因此,受到国内外各阶层不同年龄人们的喜爱。
阴阳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科学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是习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笔者根据自身体会和认识,行拳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一定要顺应自然。常言道:“太极本自然,人意莫强求。”这里说的“自然”,就是宇宙法则。所以习太极拳讲“顺”。要形顺、气顺、意顺、心顺。把“顺”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套珞中。要养成与自然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习惯。具体讲,有三层意思。①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自身的修为与拳技的长进有很大关系,人体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凡事与人为善,少私寡欲,谦虚谨慎,豁达开朗,团结友爱,积极向上,身体就会内外和顺。思想集中,心情好,拳技自然也会不断提高。②要讲究“天人合一”。天地间是个大宇宙,自身是个小宇宙,只有把自身的小宇宙与大宇宙融合在一起,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用大自然的风韵洗涤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才能求得天与人、内与外的和谐统一,才能使身心处于平静、协调状态,达到以内为主,内外兼修的目的。③要因人制宜。既要有恒心、有毅力,舍得下苦,又要根据各自年龄和健康状况的不同有所区别。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不能强求和年轻人、健康人一样习拳,否则就违背了自然,违背了习拳目的。
(二)一切动作都要适度。行拳中,不论起落进退、架势高低、方位方向、速度快慢,以及转腰、翻身、扣脚、出手等, 都要恰当控制,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使其循环有度地变化,并成为自身一种本能的作用能力。做到动静结合、虚实相兼、刚柔相济、曲直适中,使矛盾的双方变换得当,两者相宜,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的中和状态。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更不能反序乱序。就像钟摆一样,既可以摆过去,又能够控制着它,使其有序地摆回来, 动作顺遂流畅。正如拳论所说:“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三)动作一定要松静、轻柔、圆活、缓慢、均匀、连贯、稳健。这是前辈解决太极拳运动中各种矛盾,自然转换的经验结晶,也是我们演练太极拳的基本要领。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也是太极拳爱好者修炼、追求的高境界。因此,从预备式开始,内求心神意念放松,外求肢体放松,全身关节节节松开。摒弃一切杂念和僵劲拙力,以安静平和的心态,从意、气、神到手、眼、身、步等愉快从容地演练。不紧张,不急躁,不皱眉,不噘嘴。缓慢、均匀主要指速度。慢练出真功。脚步不能忽快忽慢、时大时小、忽轻忽重。以慢而不滞、慢而不呆、慢而不松散为原则。只有速度缓慢、均匀,才能心静、意专、气沉,加强腿部支撑力,动作也才能层次分明,比较规范。连贯就是在上述几个要领的基础上,把每个套路的一招一势顺和地衔接起来,使其着着贯通、势势相承、一环套一环地一气呵成,不使有偏废、割裂和时断时续的痕迹。稳健主要指脚步要落地生根,下盘牢固,“脚不稳则拳乱”。同时,势与势之间还要“平稳过渡”,身体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不能起起伏伏,忽高忽低。这样,就便于各种矛盾的转换。
(四)掌握好从相反方向开始运行的技击方法。如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以及欲伸先屈、欲开先合等。在竞赛套路42式太极拳、剑中,许多式子都明显地具有上述特点。特别是陈式太极拳更为突出。这些特点,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太极拳深奥的阴阳哲理。①太极拳充满着阴阳对应关系。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都是行不通的。因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两者必须相互转换,交错进行,相得益彰。②太极拳是圆的运动。行功走架,非圆即弧,非弧即圆。一切起落、旋转、技击等均具有从圆形中来的特点。③蓄储力量,形成整劲,加大技击力度。
(五)认真学习拳理拳法,树立辩证思维观念。这是做好太极拳运动中阴阳变换、维护肌体阴阳平衡的首要一条。要从呆板、粗糙、无章、片面、双重的思维,转变为松静、圆活、精细、有序、整体、虚实分明的思维。古人说:“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拳理拳法是指导太极拳运动、解决各种矛盾的纲领和理论依据。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明确太极拳的法则、特点、要领和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加深对太极拳中各种矛盾性质和转换过程的理解;才能按照辩证法原则处理好各种矛盾,规范拳架。因此,每个习拳者都应把学习太极拳理论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先师和当代明师的一些论著。并结合实际,认真领悟,反复揣摩,弄清精神实质,指导拳架。同时,还应长年坚持,经常演练,反复实践。拳谚日:“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特别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要打“攻坚战”。要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反复演练,直至符合要求。总之,“阴阳变化,存乎其人”,每个习拳者都应脑体并用,苦下实功。否则,“稍涉虚伪,妙理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