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太极-重点摘要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23 19:49
纵横太极钟文渊先生著重点摘要◎序言一、师承林久惟先生。二、初学喜用力推手,渐无敌手,但没把握散打。三、第四年改用「不用力」推手,不得要领,不敢再推。四、六年间,专心练拳架。五、第十年,灵感闪过,胸腔变宽,体重由瘦弱至正常,「开始入门」。六、一个月变化期后,可高架不用力推手,立於不败之地,但无法推人。七、兼习鹤拳,但推手开始用力,决定放弃。八、专心练拳架,几年后,圈变小,渐渐懂劲。九、开始教拳。◎第一篇 选择[B]1.1 练太极的选择[/B]一、拳架為主,推手為副:以讨论拳架為主,并非针对招式讨论用法,而是研究「整体性」。 弄懂整体配合和招式流动,细细的练三年。瞭解内部肌肉的运作模式,进一步放鬆内部的肌肉。二、六年内完成太极柔体,再继续太极刚体。[B]1.2 真正的[/B]一、保健的功能。二、易筋换骨,改变身体结构。三、保护身体,復原力好。四、锻练「骨骼贯串、能量涌出」的强大爆发力。五、太极功夫从「站桩」开始、基础功夫、拳架修练、推手的应用。六、没有十年,难有所成。◎第二篇 初探[B]2.1 太极站桩[/B]一、站桩是「立禪」,也是「太极静立球体」的练习。二、站桩姿势不宜过低,膝盖的铅垂线不宜超过脚大拇指。三、拳架是一种滚动的球体练习。四、站桩要达到「全身一致,骨骼撤散」的「柔体」境界。五、站桩时,脚的重心要落於涌泉穴。站桩是耐心毅力的磨练。六、站桩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排毒、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强化身体。七、自在门学员每日必修。八、初学站桩就是「把全身肌肉放鬆」,之后「骨骼的感觉」就会慢慢出来。九、全身重量灌注在涌泉穴,待涌出清泉,即是入「太极之门」。[B]2.2 规格[/B]一、鬆体规格:把全身力量放掉,放鬆肌肉及筋的拉力,完全「用意」来体会骨骼的重量来运作, 形成「骨骼重量的鬆体规格」,全身「绵裡包钢」。二、如何练成鬆体规格:Ⅰ、正确的拳架。Ⅱ、全身的肌肉及筋都要放鬆。Ⅲ、骨骼架正,只剩骨骼在练拳。Ⅳ、细细的练三年,捨弃掉力量。[B]2.3 鬆[/B]一、鬆:立身中正,骨架规格端正,力量放掉,全身不留拙力。二、软:立身不正,骨架歪斜,软弱无力。三、柔:能柔不一定能鬆;若把力量藏於筋内,刻意表现外表的柔,即是「假柔」。四、「柔」「软」的差别,在於是否立身中正,骨骼架正。五、「鬆」是内在,表现於外的拳路有「刚」「柔」两种形态。六、「鬆」是全身去除力量,以身体重量将骨架结合完整的一种体态。七、「柔体」球体大,当愈练愈小,转动弧度愈小,刚体渐显,最后球体结合成丹田一点,则「刚体」大成。八、刚柔一体,都是鬆的表现。真正的鬆,一定要从拳架中不断的练习才能获得。◎第三篇 入门3.1 开太极门之钥(一):寻找明师。3.2 开太极门之钥(二):太极球体规格初成,即是入太极之门。[B]太极之钥:[/B]Ⅰ、无论那一套拳架,练拳时要注意是否全身一致;手、腰、脚的动态是否一致。Ⅱ、肌肉及筋都不见了,只剩下骨架练拳。Ⅲ、体会整体重量流动的感觉。Ⅳ、漫漫黑暗期,要坚持再坚持、觉悟力量不可恃、明师指导。[B]3.3 论沾黏:[/B]沾黏不是劲,是推手的表现方式。一、双方「沾」在一起,即是「黏」的开始,此时两人的太极体要进行融合,若一方的太极体不完整, 运转过程中就会发生偏斜以致被弹开或被控制。 进行融合时,為破坏对方太极之体,会将本身的重量如丝般「黏」在对方身上, 使对方的运转因我方重量的黏附而滞碍,进而產生偏斜以致败势。二、沾黏除了是「被动」的不丢不顶之外,也要包含主动的攻击态势,使对方「不能丢也不能顶」。三、搭手时,要如「沾『水』的重量般」,轻轻的沾住对方; 「黏」不是用力抓住对方,而是将自己的重量一丝一丝的佈在对方身上。四、「沾」的要领:Ⅰ、心静,Ⅱ、放鬆,Ⅲ、全身一致,Ⅳ、不惧。五、「黏」的要领:Ⅰ、听劲,Ⅱ、捨己从人。[B]3.4 推手[/B]一、推手不能用力,要利用听劲、化劲、发劲等技巧来推手。二、推手要配合拳架的练习,慢慢深入,依序而进。三、推手的目的:考验自己在外力的介入下,太极球体是否能运作自在。四、推手的阶段:Ⅰ、练体的外三合柔体阶段:练习听劲和化劲,引进落空,不可发劲推人。柔化并吸收对方的力。Ⅱ、练气的内三合刚体阶段:训练各种劲道的「拿与发」,主动攻击的训练。「掤」:球体的自主转动而遇外力时之反弹力及转化动作。「捋」:平转球体带开对方来力。「挤」:侵入对方格体而膨胀,将对方弹出。「按」:前滚球体而将重量灌入对方体内。「採」:后滚球体,吸对方的力量入海底。Ⅲ、练神的觉自在神明阶段:心的境界,无形无体,触肤即飞,对方茫然若失,精神恍惚不知所以。五、太极劲道是太极球体运作的状态,可衍生出千万种不同的劲道。六、推手时应有的心态: Ⅰ、去除胜负,Ⅱ、去除恐惧,Ⅲ、虚心改错,Ⅳ检讨自己,Ⅴ、让身体去体会,不要预设攻守立场。◎第四篇 刚柔[B]4.1 「刚」与「柔」[/B]一、「柔」:在正确的拳架规格中,放鬆全身力量,细细的练习而形成太极圆球; 不论推手或盘拳,均能连绵不断,节节贯串的均匀运动,动作轻柔,圆转如意,「鬆体」外显為「柔」。二、「刚」:柔体练成后,盘拳速度渐渐加快,快慢自如,应用时弧度渐渐缩小,大小自在时,刚体渐成。 三、柔体走化,将来力化掉或吸入本体;刚体则是在体内快转一圈,螺旋式将力还给对方, 或是直接截断外力,立时顺其来力方向,直线还给对方。四、击入柔体:力被吸收或转化;击入刚体:力被破坏且反弹。五、刚柔一体;太极的刚是以「骨骼重量规格為主」,肌肉放的愈鬆,刚体愈完整。 太极刚被破可瞬间化柔,卸掉大部份的外力,可保身体不受伤害。六、自我反省:练拳时是否真的鬆了?有无拙力留在身上?拳架的流动是真的顺畅,还是刻意的表现柔? 立身中正?重量放落入涌泉?重心的移动正不正确?[B]4.2 再论太极规格--同心圆[/B]一、对初学而言,不适合深究一招一式的用法,反而著重在招式的稳定度及拳架的流畅度, 如此才能练出太极格体。二、「手脚腰能配合一致」就是太极球体规格的初成:「一个以丹田為中心的同心圆球体」,丹田為中心, 腰為第一层的圆球,手脚為第二层的外圆;「同心圆」规格就是「週身一致」的规格。三、「一致」就是「腰到手就要到,腰转动的弧度较小,手转动的弧度较大,每一招式的手和腰, 都要同时到达定点。全身一致的要求时时都要注意并做到,这需要明师的从旁指导及纠正。四、手非手,全身是手:手不可以乱动,手的动态必是由腰来引动。手脚的动态要由腰来带动, 手脚只要乱动,腰的动态就会停滞而僵直。五、练拳要时时提醒自己,细细的练习,一招一式都要推究清楚,初学者可以练慢些, 仔细的思考手和腰的动态是否一致。六、外三合:手脚腰配合一致;内三合:肌筋骨配合一致;觉的层次:精气神配合一致。七、进入太极之门时,肉体的骨架规格就会自行调整成完整的架构。[B]4.3 随风摆柳:[/B]是练习鬆柔及听劲的重要方法; 将身体完全鬆净,处於充满水的球体状态中,随著对方的力量伸缩舒展;随来力摆动,力去则身形归正。一、「掛」:听劲、沾、黏的总合体;随顺包容的工夫二、随风摆柳的要点: Ⅰ、全身一致,Ⅱ、熟练沾黏,Ⅲ、听劲完全,Ⅳ、不惧;去胜负之心。[B]4.4 缠丝劲(捲):[/B]以螺旋运动的方式来导引对方的力量,使其產生偏斜自缚而无法动弹,有太极擒拿手之称。一、太极功夫是渐进模式,无法越级学习。二、缠丝劲的学习要点:Ⅰ、听劲,Ⅱ、沾黏,Ⅲ、週身一致,Ⅳ、重量的流动感;缠丝劲=随风摆柳+重量黏附。三、缠丝劲全身都有,利用「沾」加「重量」使其偏移,不是用手用力去格开。四、最好的缠丝劲用法是让对方的拳直接攻击本体,再利用身体的缠丝劲瞬间捲断对方的来势, 实战用法须口传心授。五、缠丝劲是介於第一层柔体完成后,进入第二层刚体阶段的中间过渡劲道;柔中带刚,适合推手切磋。◎第五篇 意与劲[B]5.1 太极内功:[/B]人体「骨骼锻鍊」「内臟强化」的功夫。一、练太极的所有动作都不能用力,要使四肢及内臟鬆开,以圆球体的离心力及向心力来领导整体动作。二、是「精神力」的修练;太极内功则是实体的锻鍊。三、肌肉放鬆以骨骼来运作后,附在骨骼内外的神经丛就能不被压迫而获得最大的伸展空间, 因此身体日益健康。四、太极内功的功能:Ⅰ、养生,Ⅱ、健身,Ⅲ、,Ⅳ、转化(学什麼运动像什麼运动)。五、如何锻鍊太极内功:「拳架」「站桩」「基础功夫」。六、练出太极内功的要领:Ⅰ、以骨為主,Ⅱ、全身一致;要旨不在「胜人」,而是「克己」。[B]5.2 论发劲[/B]一、一般「把人发出去」的发劲,是似按劲而非按劲的「推人劲」,不算真的「发劲」。二、劲道容易断裂在踝、膝、髖骨、腰、肩、肘、腕等处,因為无法传递完整, 所以容易形成肩、手用力推的现象。三、四正劲:掤、捋、挤、按Ⅰ、掤:掤劲為万劲之母,我将其称為「保护劲」,是保护本体的劲,不具伤害性。 全身如球,充气外撑的劲;来力碰到球体外层,自然被旋转带开,无法真正攻进本体之中。 掤劲佈於全身,若练不出来,即是太极球体初步结构尚未完成。因此,没有练出掤劲,不要想要发劲。Ⅱ、捋:捋不是「硬拉」,是让来力顺著太极球体的外缘滑过而自然跌出。 交手时以掤劲形成保护球体,来力时以后脚涌泉连脊椎至百会形成球的中心轴,轴心為丹田, 来力转动我方中心轴,其力自然被带开。 双手不是拉,仅是架住对方,使其顺著本体的轨道滑开,过程中不能和对方脱离。Ⅲ、挤:挤劲最重要的是前方的手,「挤」是压迫之意; 交手时双手掤开為球体,顺势侵入对方的格体中破坏之,使对方体势被我方球体张开成无可转圜的地步, 下压、上滚、正面、偏斜等方式破体皆可;前方的手负「破对方格体,逼迫对方」之责。 若前手不能破体,后手之箭不可射出,后手如箭,从丹田射出。 出手要稳,速度要快,形态尖锐的刺入对方的重心之中。Ⅳ、按:按劲不是推人劲。 「按」有「下压」之意,依其发出速度可分為「重量下压破体而发出」以及「重量拍落破体而发出」二种。 前者较慢,推手时先以十指尖接触对方灌入重量来破对方格体,再以双掌往下灌入全身重量, 此时会產生折叠点在对方腰椎处。因速度慢,对方腰椎受力后產生往后的弹力而自然弹出。 后者是推手时,直接将全身重量加上重心前移的加速度,从指尖至掌一气呵成快速的灌入对方的重心之处, 这是一种刚体的共振,有极大的破坏力,除了接触点的震伤外,折叠点的腰椎可能因反应不及而断裂, 对方不会弹出而是直接倒地。按劲的使用与本身刚体的完整度有关,愈完整破坏力愈大。四、四隅劲:採、列、肘、靠,极具杀伤力。Ⅰ、採:採是后滚牵引的球体运作,「海底针」是採劲的代表动作; 係指使用时让对方自然坠入海底,不可自拔。採劲绝不可用力拉扯,使用时之动力来自对方, 对方来推动我之太极球体而產生向下滚动的状况,牵引对方的运动方向,使其往下坠落海底之中。 我方不可用力抓拉,但可加速球体转动使其加速坠落。Ⅱ、列:「列」者裂也,是将对方格体撕裂的劲道,是斜转太极球体的运动模式。 「斜飞式」即為採、列之标準例,在快速斜转过程中,產生如刀裂之破坏力。Ⅲ、肘:分為常见的「横肘」及「立体肘」二种,肘要在鬆的状态下使用。 「横肘」如撞鐘,前手臂横直不握拳或虚握拳,上臂要放鬆,腰是摆动的动力来源, 锥尖即肘尖,撞出时本体要如旋转的圆锥体刺出。Ⅳ、靠:肩靠不是「肩撞」,内在能量的爆发点是丹田,小震盪开始往外扩散,盪到腰传到肩, 就会形成很大的能量,只要「靠」上对方,把能量传递给对方即可;传递速度快,对方会直接破体而受伤。[B]5.3 特殊劲[/B]Ⅰ、截劲:来力击出一半,将发未发之际,我方刚体向前截断,对方体内尚未发出之反弹力会将其弹开。Ⅱ、借劲:来力在我方刚体内转圈后再还给对方。Ⅲ、钻劲:又称「螺旋劲」;以丹田為中心,身体转圈產生动能传递出去,最后手臂旋转击出。Ⅳ、震劲:又称「抖擞劲」,為「万劲之父」;丹田旋转產生能量,透过旋转扩散,传递到刚体外缘, 形成很大的震盪能量。与其他劲道搭配,可產生加乘效果。Ⅴ、提劲:不是明显的劲,是内在格体完整的表现;两格体接触时,不完整者会被完整者拔根而略浮起, 此即是提劲,是刚体的自然表现,也是所有劲道的「前奏曲」。Ⅵ、特殊沾黏劲:将格体重量重重的沾黏在对方身上,是柔体的极致表现。身小对力大者特别有用; 「双脚离地」的全身重量加上「震劲」,会形成威力强大的「凌空劲」。[B]5.4 论意[/B]一、意的三个层次:「专心」、「观照」、「神明」。专心:Ⅰ、专心练拳,Ⅱ、注意全身的整体性,「匀、轻、节节贯串」「一手一式上下相随」。关照:「用意」不是在控制动作,要超脱身体之外去体会拳架的流动感,「意」在半空,观照练拳。神明:「意」求「神明」,心灵修练之境界,举手投足皆太极,出神入化。二、「用意」的注意事项:Ⅰ、不要用意去控制呼吸Ⅱ、不要用意去假想敌人Ⅲ、不要刻意把拳架打得很柔Ⅳ、胜负之心的意念放掉◎第六篇 问答集一、太极的能量很多,其中之一是「奇妙的偏心轴能量」,百会沿脊椎至涌泉。 推手时我方中心轴被对方压迫形成偏心轴时,能量自蕴而生,来力愈大,偏心轴量愈大, 缠丝劲借由此一能量来运作。二、人人天生皆有太极拳,只是被自己的「力量及执著」所蒙蔽。太极拳法旨在让我们的肌肉放鬆。 「鬆」是肌肉完全不用力,只是掛在骨架上。三、太极要轻、空、全身虚空,将重量附在对方力量之上,与对方同体,进退完全搭合但接手重量不能改变。 沾黏对方的突点,即对方败势之处,使对方无法抽手,若硬抽手则「逢丢必打」,我方重量自会击其重心。四、「力之突点」即是「敷」,对方因用力而僵硬的破败点。毫无力之突点时,即是「空」。 每人力之突点皆不同,必须明师指正缺点。五、练太极不须兼学其他。六、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太极是刚柔同体的拳术,形成刚体之后,就是伸缩自如的球体,就像会呼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