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中国功夫 >> 太极拳 >>

太极拳养生问答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19 09:43

传统杨式正弓步实腿屈膝程度的探讨

“所弓之膝不超过脚尖”是正弓步实腿屈膝的常规要求,拳友都知晓,似乎无须探讨。但对传统杨式这句领却有探讨之必要。这是因为传统杨式拳含有持击的要求,拳架的变化应轻灵、省时,故常需实腿碾转。为了易于实腿碾转就对弓腿屈膝程度有个科学的要求。经过自我实践,越来越感到上述“所弓之膝不超过脚尖”之言并不确切,需要探讨之。

1、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宗师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一文中指出“两腿宜分虚实,......所谓虚者,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驱前仆即失中正之势。”而观看杨师《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著作中之拳照,可以确实感受到其上述之言,凡拳照中的正弓步屈膝时小腿垂地,脚跟与一条垂线上。

2、要有利于实腿碾转和保护膝关节

从《杨氏拳“单鞭”时两脚承重比例的实验》情况来分析 ,在正常的步姿下,“小腿垂直”之脚约承受体重之六成;虚腿之脚约承受体重之四成。当弓腿之膝尖由“小腿生直”而前冲到与脚尖齐时,实腿之脚将增加承重5~6公斤,承受体重之比例将由56%上升到65%。显然,“小腿垂直”时,脚受的重量较小,重心偏于脚跟,有利于实腿碾转。同时,从膝关节的结构来讲,“小腿垂直”时,膝关节受力不大,不会引起关节的劳损。

综合上述情况,我结合自己的习拳体会,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正弓步时所弓之膝应该前不超过该脚的脚拇指根,后以胫骨垂地,这样一个范围较为合理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健身 陈连勇

陈氏太极拳不但具有强大的技击性能,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养生健身价值,要练好陈氏太极拳,首先要对陈氏太极拳在健身方面的重要价值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把握练习太极拳的根本目的,使你早日步入陈氏太极拳这门艺术的殿堂。

众所周知,陈氏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九世陈王庭创编于明末清初,他巧妙地将中国古老的导引吐纳术与传统中医学原理用技击相结合,创编了刚柔相济,不丢不顶,老少皆宜的太极拳。整套拳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的完美结合。

笔者就多年来练习陈氏太极拳中健身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略述如下,仅供同道们参考。

1、陈氏太极拳中的阴阳练法促使人体身心平衡。
陈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逢上必下,既有上升之劲,必有下沉之劲。如右金鸡独立,左手上升、上托,左膝上提,腰胯必须松沉,右膝必须再屈,收腹吸气,脚趾下抓。又如掩手肱拳跳跃练法,必须是手臂腿脚上升腾空,而中躯部分(包括腰胯)必须下沉,做到升中有沉,轻沉兼备,也就是说每个动作当中,必须有阴也有阳,或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有刚有柔,有快有慢,刚柔相济,阴阳对称,通过练习,以达到调整人体肢体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特别是陈氏太极拳主张性命双修,既练体又练性,以达到身心平衡,陈氏太极拳这样的练法,首先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2、陈氏太极拳中练习过程中要求气沉丹田和长久练习后丹田内转,使人体的脏腑自我按摩,尤使小腹内的性腺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
气沉丹田其重点是修炼下丹田,既会阴穴之上,命门穴之前下,此部位主要是人体的性腺系统,久炼此部位,使性腺的功能得以改善,性激素分泌增加,生理机能增强,特别是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重要过程,实现还精补脑的功能,从而使大脑洗心地滤,气血平衡,陈氏太极拳这种独特的丹田内功与整体运动结合起来,就可以使人体生命力旺盛,起到祛病延年,养生健身,健康长寿的效果。

3、陈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练法,可以疏通人体经络,达到健身的作用。
陈氏太极拳先辈陈鑫老先生说“太极拳,缠法也”。“缠丝劲”的练法,源于中医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经络是布满人体的气血通道,它源于脏腑,疏注于四肢百骸、脏腑经络。气血失和,而疾病生,和则健身益寿。陈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个拳势动作,不论大小、快慢、开合,都要走螺旋式的运动形式,使人体从腰和丹田到四梢,不论脏腑、肌肉、关节;从躯体中枢,以至无微不至的毛细血管,都有要在非顺既逆的反复旋转中运动,缠来缠去,拧来拧去,左绕右绕“非圆即弧”,“处处走螺旋”这种螺旋式的缠丝运动方式,可以通任督,练带、冲脉,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达到调整人体气血平衡的健身目的。

4、陈氏太极拳讲究练腰,可以起到强腰固肾的健身作用。
陈氏太极拳练腰,所有的虚实转换都要通过腰,以腰为轴。拳经云:“命意源头在腰隙”。腰是陈氏太极拳内功的核心部位。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是男人精气,女人精血所在。在练拳过程中,要求旋腰转脊,这样使腰部在松静之中,得到反复按摩,这就是培元固本,强腰固肾。从现代医学来看,腰部是人体的中流砥柱,是人体最受累的部位,也是腰骶神经之所在,此处,最容易损伤,引起腰腿疼,陈氏太极拳腰部的练法,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功能,使腰椎得以保护,同时还可以改善腰骶神经的功能,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5、陈氏太极拳在演练时,要求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串,这种运动方式,从内气的畅通到外形的变化,从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都寓于“动”中。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及上下相随。内外结合快慢相间,节节贯串运动都溶为一体。从脏腑组织到肌肉组织、关节韧带、、腱鞘肌群,都得到活动和锻炼。久而久之,肌肉丰富发达,骨骼强健有力,使骨的理化特性得以改善,提高骨的抗折、抗压、抗脱臼能力。俗话说:“老人先老腿”,陈氏太极拳上述练法,对老年人关节病(关节僵硬、行走坐起不便、足膝萎软、屈伸不利、骨质增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陈氏太极拳在强调自然呼吸的同时,尤其对呼气特别重视,“浊气去而清气来”。从现代医学来看,注意到呼气时对神经系统有好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出现舒缓状态,心跳减慢。在练拳时注意呼气,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减弱,这时血管就处于舒张状态,毛细血管也舒张,血液流动畅通,微循环灌注,因此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也有好处。

7、练习陈氏太极拳可以使人体皮肤细嫩、面色红润,起到美容的作用。
中医讲美容主要涉及气血两个因素。血虚时,皮肤就会显干燥,缺少柔润的颜色,而血热时既体内毒素过多,不得排泄,就会面部发疹生疮。“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与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气分不足时,面色就会萎黄,而当气分热重,人面就会发燥生疮。陈氏太极拳密传丹田内转法的内呼吸(丹田呼吸),一开一合的鼓荡与外呼吸(肺呼吸)相互配合,推动人体气血不断地周流全身,濡养肌肤。《黄帝内经》中讲:“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肺主皮毛,其华在面”,“肺与大肠相表里”。陈氏太极拳的内外呼吸法,与《黄帝内经》中的观点是一致的,使肺的功能得以加强,练起来微微出汗,使体内的毒素从汗液中排出,丹田呼吸,产生真气,真气运行,涤荡五脏六腑,使脏腑得到自我按摩,肝肾的血液循环加快,使血液中的毒素加速排出,同时也使肠蠕动增强,以利粪毒素的排出,由于体内的毒素加快排泄和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气血充足,面色红润,肌肤细嫩,健康美容。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既“上工治未病”其含义是最高明的医生在人们未生病之前,教你不得病。教人学练陈氏太极拳,正是帮助人们防病于未然的上乘医生。通过以上几点关于太极拳养生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可以说陈氏太极拳不仅仅具有强大的技击性能,更重要的是人们养生健身的最佳运动。

陈家沟陈氏家族历代传袭太极拳,产生了许多大师,他们不仅是武功高强的技击名家,而且寿命较长,如陈王庭、陈长兴、陈鑫、陈发科等寿命都在七十岁以上,甚至八十多岁;现代陈氏太极拳大师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他们同样深厚,而且面色红润,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但面容细嫩如儿童,这些都说明练习陈氏太极拳有很强的养生、保健、自然美容的健身作用。

如今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充满了紧张、焦虑、寂寞、苦恼、忧伤、彷徨和无奈,身心失衡、气血失和,种种疾病、健康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拥有健康,关爱生命,自然的,无副作用的养生健身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这一点出发,陈氏太极原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养生健身作用更具有现实意义。

太极十三势歌言:“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正道出了陈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之真谛。

老年人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太极拳是一种柔性武术,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请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则暂时不宜练拳)。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 。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总之,老年人练拳以适度为宜,久而久之,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自会逐渐做到行气结合,得心应手,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

双盘坐的修炼

近年来,许多武术爱好者对“双盘”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其害大于益。扎西德勒是藏传佛法的瑜珈行者,跟随数位活佛、法王修行,此文由其整理。

“双盘”佛家称“跏跌坐”,也有称“莲花坐”“双喜坐”。值得一提的是道家行者在修持中也采用此坐姿。

功力、功能进入一定境界的修持者都知道,要想出高深功夫,必须采用释、道两家修炼上乘境界所必用的静功特定坐姿棗双盘,进入三摩地之境,才能获得大智大慧,开发人体潜能,了悟世间真谛。佛家“戒定慧”三学中,定为戒、慧二法之本,且亦为佛法一切修证的基础。由定而使戒体庄严,慧发通明,八万四千方便法门,皆乘定力而入菩提心海,各宗修法,皆定所摄。唯定并非专指跏跌而言,且坐有多种姿势,修定门中约为七十二种,诸佛所说以跏跌最为殊胜。

何故必欲结跏跌坐?,《大智度论》卷七论最详,现摘录如下: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跌坐?”答曰:“诸法之中,结跏跌最安稳,不疲极,此为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中身议中最安稳。此乃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

道家认为,外动功主要疏通经络,站桩是壮力强体,盘坐是养心、气、神。不双盘,什么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都练不了,也就达不到上乘功夫。

人体不同的姿势对体内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各不相同,盘腿姿势是古人对人体与宇宙万物认识加深的体现,成为修炼中首要一环。古人认为:“顺为凡,逆为仙”,也就是说,只要形体上模仿先天的姿势,其心理和身体也会产生类似先天环境的优良状态。古人认为盘腿的姿势就是人的先天姿势,故《性命法诀》曰:“在母腹时,双手抡耳,目并膝曲。。。”事实上,盘腿确实具有深奥的内涵,它产生的种种良性生理反应是任何姿势所不能产生的。静功练到一定的时候,出现跳跃,腾飞、漂浮等现象,则一定是在双盘的姿势下才有可能。

人在双盘时,会阴穴处于松弛状态,这对该部位的打开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密宗的气脉理论认为,此轮为所有轮之力量与精神的供应处。印度古瑜珈认为:有灵蛇(又称拙火,灵力,灵热,灵能,军荼利),以三蜷半之形头向下垂落,在此中睡眠。身密修气脉之法,主要是唤醒在海底轮沉睡的拙火,逐轮上升,最后到达顶轮,与明点结合,入三摩地,流下甘露滋润全身,得大安乐境,籍以治病、强身、延年,由定生慧得通产生人体超功能。

然而,双盘之苦之难,是修道者步入上乘境界的一大障碍,是自古以来修道着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的一个重要原因。双盘之苦之难的滋味,《大成捷要》上形容说铁打的汉子都难忍,比所有的苦都苦,疼得死去活来。古往今来,修双盘顺利的要二至三年才可成功,且要具有坚强的毅力。《念力气功棗特异气功修持法〈的作者刘正先生在练功中悟出重要禅机之一,即:“高深功夫出自打坐”,“要想出高深功夫,必须采取双盘”,“打坐两小时以上”,而且他在该书的导论中谈体会说:“开始两星期内,几乎到了不能坚持的状态,而且两脚发麻,脚心失去知觉,左脚凉,右脚热,皮肤发紫等。每次打坐觉得疼痛难忍,经常泪水夺眶而出”,由以上种种可知古今有志成功者过双盘关付出的汗水与吃尽的苦头。总之在密宗内,行者可双腿盘起后直立以膝代步,还可双盘后旋转跳跃,借以上两种方法打通气脉。不过修炼者不可盲目瞎练,应在有正确的指导下方可练习.

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王传寿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有所流传。几世纪以来,经过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

近年来,许多人认为,并且也有人记载过,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疗效。应用体育运动来防治疾病,在临床应用中,被公认为治疗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所以,太极拳之能配合医药来治疗某些疾病,则是应无疑义的了。

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国家。在我国最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向》中就曾这样提过:"其病多瘘厥热寒,其治宜导引"(按:"导引"是一种体操活动)。我国古代科学家们还进一步用科学理论解释了"体育"能够健身治病的道理。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陀曾编造了"五禽之戏"作为健身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肺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都说明"体育"在防病和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需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隔运动,并且尽量做到"心静",精神贯注,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其他系统与器官机能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太极拳的拳和气是密切连系在一起的。"气"在祛病保健中的气功为吐纳,在拳术气与拳相结合,作为催劲发力的连接连合动作。因而有力发腰脊,气宜鼓荡。腰为轴,气为轮,发劲呼气等提法。太极拳中有内三合和外三合。所谓"三合",就意、气、力三合在太极拳中的运用;所谓"外三合"就是在太极拳运动发劲时表现在肩、髋、肘、手、足上下之协调一致。以上说的是太极拳运动在防病和治病方面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具体略谈五点:

1.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生理学家对神经的研究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它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神经与器官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体依靠神经系统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对全身来说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也是对大脑的良好训练。这就是太极拳运动的优越之处。

2.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的动作组成来说,它包括各肌肉群和关节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隔运动。因为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3.打太极拳对骨胳、肌肉、关节活动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对这些部位的影响是突出的,以脊柱为例,练拳时要求含胸、拔背、松腰。"腰脊为第一主宰"等,是说打太极拳与腰脊部位活动的密切关系。经常练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它能防止畸形和老年背驼。

4.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方面从两组老人骨骼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研究资料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通过锻炼前后的检查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蛋白的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都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5.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由于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而改善其他系统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因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而起到促进消化作用。它能预防便秘,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

综上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呼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起着积极而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心脏、血管与呼吸功能的加强,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与新陈代谢的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我练太极拳的感受与体会 前面介绍了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并且经过几个世纪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而又极好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也是配合医药来治疗某些疾病,并已被公认为太极拳运动是对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必要环节。由此可见,长久坚持打太极拳,对于防病健身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了。但要记住"配合医药"四个字。

我练太极拳三十多年,虽左足残废(骨折、筋断)、身患十几种慢性病,拳打得虽然不很好,但坚持练习,对我身患之慢性病的辅助治疗方面收到很鲜明的效果。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出血、神经管能症、脑震荡后遗症、头晕、头痛、关节炎、末稍神经炎、失眠多梦、颈椎、胸椎、腰椎、尾椎劳损突出变形、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胆囊炎。1979年11月我患急性肝炎住院,吃药、打针治疗达两月余而愈出院。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精神上要放松,从战略上要有战胜病魔的精神,在战术上要积极与医生配合,就能康复。说实在的,十几种病,二十多年病磨,要工作,要治疗,还要锻炼,这是需要毅力的。否则就会做病魔的俘虏,由于在工作中坚持治疗,坚持锻炼,坚持乐观主义,因此我的病大部分基本全好,有个别的也大大减轻,身体素质大大增强,体重增加了。但我还要继续坚持锻炼。所以我认为身体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人体的生理保健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打太极拳,由于年龄和体质的不同,在练习时,一要得当,不要勉强;二要认真练不要太累;三要持之以恒,不要时练时停;四要练、治兼而有之(有慢性病的同志),不可偏废。毛主席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就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这也是他老人家的教悔,我就几十年如一日,尤其近十八、九年,坚持年年、天天不间断,所以我是获益非浅。

根据我练拳的感受与体会归纳为:坚定一个心字,打太极拳的信心;突出一个练字,常练不间断;保持一个松字,肩肘、腰胯要放松;着重一个轻字,动作运行要轻灵;落实一个稳字,进退、换式要稳健;注意一个圆字,动作换势要圆活;贯串一个连字,从起势到收势要行如流水,连贯一气;内纳一个意字,意念集中,以意导行;牢记一个匀字,动作均匀,协调完整;打出一个神字,眼随形动,神随意动;显现一个美字,刚柔相济,舒展大方,姿势优美,造型准确,给人以美的享受;获得一个好字,拳打得好,身体练得好,武德好。我想这最后一个"好"字,大概是我们每一个练拳的人所要达到的目的吧!

太极拳的医疗保健功能

太极拳在我国历代人民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演进和发展,使它无论在技术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内容,成为具有宝贵医疗价值,轻松柔和的运动项目。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在体育事业上的巨大贡献之一。

太极拳有高深的技击艺术,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它是一种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合,加以创新的治病强身、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在太极拳精典论著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话。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运作和缓,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也就是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强,病者康,第者复壮,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和一般的健身体操不同,除去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专注心静、用意,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活动和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太极拳对各个主要系统的生理影响简述于后。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和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太极拳的练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因为太极拳一开始,就要求体舒心静,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这些都是对大脑活动的良好训练因素。此外,从动作上来讲,太极拳的动作,练习时要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同时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市面上训练作用。这样就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活跃了其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活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练后精神焕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练者高度的情绪性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极重要的意义。国外一位医学专家说过:"提高了患者的情绪,就等于将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说明,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的动作,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均匀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的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心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太极拳由于要求深长均匀的自然呼吸,且要气沉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为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建立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太极拳深长的腹式呼吸,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对新陈代谢方面的影响

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是太极拳重要的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与新陈代谢的降低分不开的。因此,坚持打太极拳,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搏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生理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几乎适应各种人体慢性疾病的康复,对神经衰弱、神经痛、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肝病、肾病、腰肌劳损、风湿寒腿、关节炎、糖尿病等等,都有良好的疗效。它是一种老少咸宜的养生、保健运动。

传统保健与武术

远在原始社会的早期,即已经有了武术的萌芽,随着杜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在随着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总结,逐渐认识到了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攻防技能,而且更是增强体质、防御疾病的重要锻练手段和运动方法,因而创造了传统的保健运动。

由此可见传统的保健运动,是来源於武术的。应当认为武术锻练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只是运动四肢、关节、肌肉、骨骼(下乘法)中级阶段就进一层,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锻练攻防技能,亦即技击)延年益寿(上乘法)。俗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一个高明的武术家是会练气行功,保健养生的,精神是内涵的,修养是高尚的。因此,我的观点,真正的保健应是高级的锻练身心的方法,也就是所谈的“上乘法”。练功的人总结了三句话,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是练武功的三层道理,亦是三步功夫)所谓“还虚”的“虚”,不是虚无缥缈,而是通过练精、练气、练神,使精气充沛,增强本能,产生真气。

(“真气”,又称“真元”,是先天的精气和後天的谷气相合而成,为维持人之生命的主要物质)这种“气”在人的机体,可以运行於内外、上下、左右、表里,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无处不通,无处不用,随心所欲,举动轻灵,似有似无,极度敏感。亦《拳经》中所说:“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到了这种境界,收效最大,其乐无穷,乐在其中也。练到这种境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在苦中得之。

大凡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浅而深,从易到难,从难至甜的过程。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是此理。

 

精神面貌是健康的根本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个人健康长寿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中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下面分别阐述如下:

知足长寿。天津社科院和河北省妇联对河北省200多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问卷调查表明:绝大部分老人认为,他长寿的主要原因是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他们追求淡泊,知足,快乐。

性格与长寿。上海华上华东医院曾对上海青,中,老及长寿者(90岁以上)做了一系列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者性格83%表现为悠闲自在,不逞强,脾气温和平顺,从容淡泊,不慕功名;节奏快,有过分的况争心理。

情绪与长寿。长寿与乐观情绪分不开,忧郁烦恼者易致病。国内某医院对其附属门诊的病人做病因分析后发现,因情绪不好而成病的达71%,另外调查了250例癔症病人,发现病前遇精审创伤者达63%。国外学者研究405名癌症者,发现其中有292人有过情绪言危机,占72%。

打份与长寿。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恰当而适宜的修饰能带青春活力,从感觉自己还年轻的意念中获取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促使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长寿的激素,酶和乙酰碱,以加强预防疾病和衰老的能力。国内学者曾对讲究衣着仪表的60-80岁老人做过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人比他们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动脑与长寿。现代医学表明,读书和勤于动脑,不仅可以调节体免疫功能,消除烦恼,抵制不良心理情绪,增添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内涵,做到老有所为,老有寄托,而且可增强人体兔疫力,延缓衰老,尤其是能够延长脑细胞的寿命。日本医学家发现,勤学好思的人,脑内血液循系统较健康,可防止脑细胞萎缩,延缓大脑细胞衰退进程。

性生活与长寿。美国著名的性医学权威玛斯特提出,性压抑会导致各种疾病,正常而有节制的性生活可降低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长率强免疫能力,延缓衰老。

社交与长寿。症状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落通过随机对7000名成人作了一次历时9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社交,可以调适人的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保健和按摩作用。国内研究表明,社交广泛的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分别比对照组低43.5%和35.7%。因此广泛的社交可对人生的不幸遭遇和不良心理因素起到缓冲作用。

宽容与长寿。美国密西根大学对某一特定地区2.7万个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与人他人融洽相处者预期寿命显著增长,在男性中万为突出。专家认为,融洽的社会关系可以激发大脑一种分泌物,使人感到温馨。同时发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行为有益于人体的免设系统,使之生产抵抗感染的细胞,从而免受多种疾病的侵袭。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架子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这些都有是练拳的人情绪提高与兴趣浓厚的证明。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许多试验都证明,做一种运动里用体力之前,仅仅是精神的影响就可以使血液的动力过程、气体代谢等发生改变。对患难与共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讲,“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经不仅可以活跃各种生理机制,同时能够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这对治疗功效来讲很重要。以上例子都充分说明,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作用。

(二)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我们经常见到,当一个人胸部、肩训、肘部肌肉紧张用力时,由于胸廓固定,吸气受到限制,结果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练者产生面红耳赤、颈部血管弩张的现象。练太极拳时就没有这种现象。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心脏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的调查证实,经常打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影响良好。他们对两组老人进行了机能实验(在一分钟之内,上、下四十厘米高的板凳十五次)结果证明,太极拳组老人心血管功能较好,三十二名老人中除一名不能完成这种定量负荷外,其余都能完成,而且血压、脉搏的反应也都正常。相反,对照组的老人,年龄越大,完成定量负荷的人越少,出现机能实验不良反应类型(如梯形上升型及无力型反应)的人越多。心电图的检查也同样证明了这点。心电反应异常的,太极拳组只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二,而对照组的一般老人则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三。从这些观察结果不难看出,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冠壮动脉供血充足,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
  不仅如此,由于经常打太极拳,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了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迷走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常打太极拳的人发生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较少。太极拳组的平均血压为134.1/80.8毫米汞柱,对照组老人为154.5/82.7毫米汞柱。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一般老人为百分之四十六点四。
   从身体检查证明,经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组的老人的胸部呼吸差及肺活量都比对照组的大。这是因为经常打拳,胸部呼吸肌及膈肌有力,肺组织的弹性好,肋软骨骨化率低。对于已有肋软骨骨化的老人来说,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即能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这都有利于保持老人的活动能力。在完成定量活动测验时,太极拳组老人气喘轻,恢复快,原因就在这里。

(三)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打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以脊柱为例,练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经常地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据观察,太极拳组老人发生脊柱畸形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五,而一般老人则为百分之四十七点二。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是衰老的结果。但是,经常打太极拳,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少。经常打太极拳,脊柱的活动幅度也较好,太极拳组老人弯腰时手能触地的占百分之七十七点四,对照组老人占百分之十六点六。X线照像检查发现,太极拳组比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较低(百分之三十六点六比百分之六十三点八)。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衰老的退行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质中的成骨细胞不够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串,因此打太极拳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四)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目前还不多,但从上述两组老人的骨骼变化及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差异来看,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从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例如,有人报道,老年人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其中以胆固醇增高的老人,下降尤为明显。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五)打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前面已经提过,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上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与病人的医疗体操。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