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六松”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18 11:05
打的人都知道,打时要做到全身放松。放松,对打好太极拳至关重要。太极拳有和搏击两大功能。从养生的角度讲,只有放松,才能心平气和,脉顺血畅,强身健体;从技击的意义上讲,只有放松,才能反应灵敏,动作迅捷,劲力通透。
太极拳的“六松”为:一松开、二松沉、三松散、四松净、五松通、六松空。
一、松开
杨登甫曰:“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又曰:“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松开是练太极拳第一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大脑松净长空、灵慧方能生长。松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松通、灵、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王宗岳的《十三势歌》中有如下记载:“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进门引路须口授,无息法自修。”
太极拳名家孙禄堂先生云:“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彼虚我实,彼实我虚,腰一转忽变而为虚,虚者腰一动而又忽变而为实,‘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其有不胜之理”。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放松不是弱是骨节拉长,疲塌弱是病。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贯穿气血才能流畅。气血流畅才能通经络太极拳论云:“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所以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老师首先要告诉松开,然后以腰带手,无论练拳中何种姿势,以及进、退、顾、盼定中的各种步法及手法,都要以腰送出,并且要把力源告诉初学者。比如练习掤手,其力源在命门穴。通过骨节拉长的训练,对“梢节领透,中节通随,根接松追”。上下合一,完整一气,这一切对初练太极拳的人是大有用处的。
太极拳论云:“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手动、腰动、脚动,眼神也随之而动,如是方可谓上下相随。太极拳总的要求,必须从松上下功夫,有松才能轻,有轻才能灵,有灵才能察觉细腻,有细才能无微不至。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总说中说到:“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通过意念的训练,把人体识神训练灵活,元神自然出现。为第二阶段松沉,打下了良好基础。
所以说初学者打基础最为重要,就好象盖楼房打好地基是最重要的道理一样。太极拳十三势中的进、退、顾、盼、定中的五种步法,只要用腰就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讲的都是腰的重要性,腰其实是命门穴,人身只有命门穴意守能热,其他任何部分都不能热,只有命门热才能烤的左右双肾内气腾然,(因为肾属水),内气腾然举动方轻灵。太极拳谱讲:“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命意源头在腰隙……”。说的还是腰,用腰力臂就长,力臂长,力的弹性就好,力量就大,拳味就浓,拳味浓练拳加工出来的八种劲力质量就高。
二、松沉
进入练太极拳第二阶段,也是练气的阶段。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也不是动作的下蹲,而指的是丹田内气(炁)的下沉,并不是外气,当然和外气也有关系。因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只有肾健康,纳气才能呼吸深沉,通过肺呼吸,深沉气机方能入骨,气机入骨内气才能腾然,练出来的掤劲十足纯正。人身,肾脏是父母给的先天之本,所以尽量不要消耗,一切以养为主。人体真气的消耗主要是七情六欲,去掉杂念杜绝妄想。正所谓“静养灵根气养神,养精养气见天真,修得丹田长命宝,黄金万两不于人”。练拳盘架时以丹田之气而运之。
肾脏在身体内是生命之根源,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推动作用的动力是“命门穴”,也叫“肾阳”,而这一动力基础叫做“精”,因此肾是“藏精之所”。肾对体内的水液新陈代谢平衡起着主要作用。肾藏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的基础。精足者生命就旺盛,精亏者人就会萎靡不振,要想保护好肾之先天之炁,就要节制七情六欲,在和后天之气结合。
(一)是通过鼻息肺脏的呼吸,肾脏的纳气,从饮食吸收五谷之精,再由五脏六腑生出来的精气(如精、血、津液)。有以上这些才使腰部两肾之间“命门穴”。保持温热,体内膨松,内气自然腾然。
(二)练功时,在体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环,为下一步松散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时候,就应该把初期阶段的腰忘掉,意念气沉丹田。练太极拳以气运身时,就显得灵活多了,全身柔软的弹性就更好了。“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罄”。其实全身松透以后,和自然相结合就是在练气阶段,什么是气,意念就是气,意到气到,如果经常动用意念就会产生能量,产生感觉。比如,练太极拳右云手时,你用意念右手背贴气墙,形成一个大气场,气场穿过右手的劳宫穴,两手好似抱着一个大汽球,右手吸引球向上引动,左手在下轻轻扶尉向上滚动。(假设身前有一道气墙)用手背把气墙抹开,就会感觉手背阻力很大,手心有麻涨的感觉,其实也是真炁在血脉之中运行之感觉,当然功夫越深感觉就越大。比如吸气想命门,是通过肺主鼻吸,肾脏纳气的过程,此时丹田真炁有向上的感觉,其实是外气和内炁互相连接的过程,如果真炁耗尽,就不能和外气相连接,生命也就停止了。呼息时通过鼻把气排出,而真炁就往下沉,此时一下就松到脚心了。天长日久丹田真炁充足,就会向全身蔓延,自然给下一步练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松沉指的是真炁下沉。
三、松散
比松开、松沉、又进步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把腰带手忘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意念丹田真炁向外疏散。特别是推手时,首先精神要保持松顺,比如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乱动,尤其和对方的接触点,一定要松柔,无论对方用什么样的力,对方多么凶猛,只要能调整自己的内气向左或右后画圆,对方肯定失重坠落深渊。比如对方右弓步左掌推我的左胸时,接触部位放松不动,只要意念随其来势微含后撤,对方必落空,因为对方用左掌推我左胸时,我的右掌早以轻轻的扶在对方左小臂外侧,对方只要用力,我右掌轻轻在对方左小臂向左上旋转,对方必跌出丈外。太极拳内功云:“发劲意何解,有如敬宾朋,用手轻轻扶,所指绝无空。”用文字讲看来是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很难,没有老师的牵手引劲,和火侯的掌握是难以成功。要记住,放松不是弱,是骨节拉长;弱,就形成兵败如山倒,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练拳盘架时意念肩、腰、胯有三道气环,即肩环,腰环,胯环,随着功夫的增深,气环越来越大,当然是在全身松空、双目垂帘、神意内敛的情况下,功夫越深感觉越大。功夫深到一定程度时,三道光环象雨后彩虹一样五光十色,练拳推手时,内劲自动向外推出,五光十色其实是内脏健康的具体表现。比如红色、是心脏健康,气血流畅才能表现出来。黄色、是胃脾健康,是胃脏温和才能表现出来。白色、是肺脏健康,肺脏呼吸顺畅皮毛光润才能表现出来。黑色、是肾脏健康,肾脏纳气呼吸深沉,骨坚髓满才能表现出来。青色、是肝脏健康,肝气顺达筋柔肤嫩才能表现出来。人体五行配五色,这就是自然。道法自然,理为一贯。
太极拳所练在神,拳谚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来,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也随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也随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练习松散阶段,应该练习太极拳械,比如太极刀、太极剑等;练习刀剑除了活开身法以外,和上下相随成一体。更主要是练习松散,如弓步刺剑要求力达剑尖,必须是丹田真炁向外催出,实际也是真炁散开,所以练拳的同时配合器械,会起到促进作用。
四、松净
放松要松的干净,要丝毫杂念也没有,放松的质量要高,瞬间要放松到脚下。放松是一生的追求,从思想上要回到顽童是的纯真无邪,肢体要向婴儿一样柔软,当然是一种追求,就是这种追求才使您心静体静,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有“静若山岳、动若江河”。如果没有松净,就谈不上“神舒体静”。真正的松净,没有神意的静态,是难以做到的,练拳高度熟练静境自然呈现。所以说松净、体静、是我们长期追求的感觉,只有意会,难以言表。
一切动静皆为感,有感才有应,有应复为感,所感复为应。互生不已,感通之理,精微奥妙。反复训练神奇于听,听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静听而后发,听劲必须准确灵敏,能够很好的随曲就伸,才能进退随心自如,没有轻灵之身法是难以做到的。
五、松通
是功夫又进了一个阶段,此阶段起码是小周天通的阶段,小周天指的是任督二脉,因为有前边的松开、松沉、松散、松净的基础,此时人体背后脊柱基本拉开,几年的训练使体内有了内动,因为脊柱的拉拔,脊柱比较柔软强大,骨髓自然流动加快,人体经络自然通畅,加之多年修炼舌顶上腭搭鹊桥,口内的甜水也越来越多,通过琼浆玉液的吞咽,任督二脉自然是越来越通畅。有了这些练拳感觉自然是越来越舒服,不会有累的感觉,也不会口干舌燥。
此阶段,人的精神面貌是越来越好,性格柔软,心胸豁达,连走路都有飘飘欲仙之感,真正懂得神轻气爽任自然是什么感觉。与人推手时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用意不用力。
如果真的全身经络通畅就不可能犯双重之病,在太极拳推手中,掤、捋、挤、按是能看的见的,能看见的应该视为阳劲,易懂易学。而沾、粘、连、随是看不见的属于阴劲,看不见的劲是难懂难学的,没有多年练功夫的积累及老师的言传心授,是很难掌握的。俗语说,“有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病手,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显妙手”;“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六、松空
这是练太极拳最高阶段,也真正到了无形无象的阶段,此阶段没有几十年的潜心追求,和明师指点,是根本就无法达到的,“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只有人体“大周天”通畅,全身才会极虚灵虚空。人和宇宙“大周天”互相同息。天地乃一个大宇宙,人乃一个小宇宙。太极拳是道家思想,它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太极拳也是人与人及与社会协调而练气化神,由于和大自然亲近协调而练神还虚。一个练功有素的人,通过眼神就能看清楚功夫的深厚。为什么婴儿的眼神最明亮,那是因为婴儿的先天之炁特别足,长大成人以后就有了七情六欲,欲望越大消耗先天之炁越多,所以要求我们练功的人,要进入一个“虚空神化”的世界。这一高深莫测之境界,没有身临其境心灵感应,是不会理解的,作为国之瑰宝的太极拳,不仅有道家思想,也融儒、释、玄妙之精华。“道者道,无常道,道者反之幼,以道养心,淡泊名志,万法归一”。
练太极拳必须达到天人合一之美妙佳境,和大自然共息。“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以气运身,务令顺遂……”用心体会,感悟“阶及神明”。感悟自身呼吸深长,气机入骨,全身内气腾然,身体好象一个大圆球,对方摸到身上什么也摸不着,“全身弹簧劲,开合一定间,任你千斤重,飘浮也不难。”对方在你身上一使劲,就会弹出,没有练过太极拳功夫的人,是难以领会和接受的,所以,称之为“太极神功”。“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全身皮肤感觉之灵敏,运用轻灵可知矣。故人不知我之动静、我独知人之虚实。人不知我,我则能出其不意;我独知人,则能攻其不备。“彼若进攻坠深渊,后撤腾空丈外翻。”当然这一切都要按着《太极拳论》的要求去练功,自会有奇效。故曰:“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最后把练功通“大周天”方法,介绍如下:
一、练太极拳必须生活化,平时起居坐卧,都是放松的心态,听到不开心的话,不去理睬他,从心理上找回童年时的纯真无邪,从肢体找回童年时的柔软。
二、盘拳时一定要了解身体五脏的性能,比如心脏主血,气宜平,平心静气,才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心主血,血充足则举动方能轻灵。
肾脏主骨,骨宜坚,节性欲,骨坚强,骨坚则志坚,志坚则事成,骨的密度好,练拳容易松沉,松沉的好,气机容易入骨。
肺脏主皮毛,心胸豁达,皮毛则光润,皮毛光润,则气血流畅,呼吸则深沉,呼吸深沉,练拳时容易圆活,圆活则心胸舒畅。
脾主输送五谷之精华,主肌肉健康,饮食温和,脾健肉松并富有弹性,练拳均匀,则沉实稳健,稳健则功力深厚。
肝主筋,肝气以直养而无害,练家俗语说;能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筋柔长,弹性好,力量大。“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仰,升也;俯,降也。筋长则仰之有余,俯之有剩。推手和技击,柔化有余,节节贯穿,其有不胜之理。
再有,我不但练拳中找五脏和动作的内在感觉和联系,练完拳收功时,同样对五脏照顾一遍。因为我们一生,工作繁忙,真正照顾五脏的时候并不多,况且不是每个人都懂,具科学家考证,五脏是有各自的灵性的,那么怎样照顾五脏呢?
方法如下:按着五行,火、土、金、水、木的相生的方法收功。
火主心,心稍偏人体中心线的左侧,用意念把心调正,调到人体的膻中穴,意想心脏红彤彤的颜色,感觉特别健康,心主血,气血流畅,全身暖融融的舒服。意想片刻后,到左下脾胃区。
土主脾胃,火生土,意想从膻中穴向左下是脾胃,感觉脾胃黄澄澄的,温热融融,特别健康,土温和方生万物。意想片刻后,从两侧肋向上提到肺区。
金主肺,土生金,意想肺叶张开,感觉肺白晶晶,神轻气爽,特别健康,胸空则呼吸深长,深长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皮毛光润,人则健康长寿。意想片刻后,上提到两肩的肩井穴,再向下顺督脉到肾区。
水主肾,金生水,意想双肾坚固,感觉双肾黑红黑红的,特别坚固健康,命门穴有温热感,全身有生机勃勃、内气腾然之感,意想片刻后,向下经从尾闾,顺着两大腿外侧阳跷脉到足跟,从两脚外侧围着脚转一圈,经脚心的涌泉穴,向上走经两大腿的内侧阴跷到小腹,从小腹到肝区。
木主肝,水生木,意想肝脏,柔软小巧灵活,感觉肝脏青茸茸的特别健康,肝气以直养而无害,意想片刻后,感到头顶百会穴,有湿漉漉的虚空感觉,这是气通的现象,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人与宇宙相结合。和自然混为一体,再用意念从两脚大指最长的汗毛起,开始检查,把全身的汗毛,当成万顷良田一样的爱护检查,一直检查到头顶,头顶有虚灵之感,认为全身皮毛亮晶晶光润润,包括五脏六腑都特别健康。看到自己全身健康,心情愉悦,全身空空洞洞,通过长久的训练,即能达到松、通、灵、空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