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十二式太极剑独立步中的阴阳平衡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2-18 10:48
国家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42个动作,其中独立步有11个,其编排合理,动作规范,造型优美。要做好套路中规定的独立步平衡动作,须加强基本功锻炼,提高肢体柔韧性和腿部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里主要谈谈在具备以上基本条件下的技击问题。
用书法形体结构比拟四十二式太极剑中的独立步,大致可分为相向型独立步和背向型独立步。相向型独立步有提膝捧剑、蹬脚前刺、蹬脚架剑、独立上托、后举腿架剑6个动作,背向型独立步有提膝劈剑、分脚后点、提膝点剑、提膝提剑、摆腿扣剑5个动作。独立步无论是在或器械里都属于高难度动作,如果不按照相向型和背向型这个原理去认识它和运用它,就会陷入盲目习练的困境,也就难以表现出独立步的稳定感和优美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有它内在的窍道,这个窍道就是阴阳平衡的原理。认识这个道理,我是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磨炼与摸索中才猛然醒悟的。
在学会该套路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遇到独立步动作时,我大多数都做不好,总是前后左右摇晃,重心不稳;要不就是勉强维持住了平衡,可动作方向、独立高度根本不标准,剑法也毫无力度,更谈不上规范。我总以为是支撑腿力量不够,就狠下工夫专门训练腿部力量,在经过站桩、蛙跳等一系列强化训练后,做独立步时还是东摇西晃。我想可能还是腿部力量不够,就把这些动作单独拉出来专门练一个动作,每天做三四十个,可是效果还是不佳,稳定的成功率最多只有50%,特别是分脚点剑一势,用力站不稳,不用力也站不稳。失败中,我冷静揣摩,对偶然站稳的动作固定不动,仔细体会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劲道,分析为什么能站稳,为什么站不稳。经过仔细揣摩,我发现:稳定的时候身体四肢各部位很自然很舒服,没有勉强做作之力;不稳定时不是左边起犟劲就是右边没放松。苦思间,我猛然想起“太极乃阴阳”的基本思想,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后。站不稳并不是支撑腿力量不够,而是没有掌握好左右对称平衡与对拉拔长的原理。高耸入云的大楼之所以不倾斜,是因为整体受力均衡;航行中的轮船之所以不歪不翻.是因为左右载重均衡;翱翔在天空的飞机和苍鹰之所以能够平衡飞翔,全在于维持平衡的两个翅翼。太极拳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体现出阴阳两个对立面,随着运动的进行,二者不断互相作用,交替变化。使阴阳始终处在它们应处的位置,以符合运动的基本规律。开了这个窍,我再去做那些动作,效果十分见好,稳定的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80%以上。
再拿分脚点剑示例:右手持剑是向右下方点击(用力),那么对应的左剑指就是向左上方外撑(用力)。右胯托起右腿向前上方踢出(用力),左胯就要用暗力向后下方扯住劲,使两胯相合。这样就形成一个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用力同等均衡而支撑四方的浑元劲,它使周身上下左右前后相吸相系,两臂相撑、两胯相合,既有利于控制张力与合力的均衡,使重心稳定、发劲有力,又显示出姿势舒展大方,有气势,富有观赏性和美学价值。接下来提膝点剑,左臂助右臂之力
在以腰催肩的前提下向右扭转向右下方点击(用力),整个身躯都是向右向下用力,这时,维持平衡稳定的枢纽机关不在支撑腿,而是在左胯左腿向左上方外拉,最终形成左右对称,以维持平衡。也就是说,腰、胸、肩、两臂向右扭动用多少力,左胯左腿就要向左用多少力,两边用力一定要成正比,才能保持住重心稳定,否则就不平衡。摆脚扣剑也是如此,右腿向右摆动的力是多少,腰肩催动右臂向左扣的力就是多少。其他各势平衡动作均可依此类推。
在保持独立步稳定的动作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维持两翼平衡的运行速度也要相同。上与下、左与右,哪一边先到位或后到位,哪一方快或慢也需要相同。如提膝劈剑一势,右手持剑由上向下劈的同时,左剑指经腹部外摆由下而上,两臂一个从上而下,一个由下而上,运行速度要相同。就像一个圆球对应两边的两个起点,同时沿圆周运行,又同时到达对应点。哪一个先到位或后到位都有可能引起左右晃动.
再拿相向力(合力)来说明:左蹬腿架剑一势,左腿从下向前向上蹬出(用力),右手持剑从上向前(用力),一下一上实际上都是向一个点用力,形成正负相抵,从而维持了平衡。如果右手持剑也随着左腿向上用力,身体必然向后倾斜。以上窍道正是符合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原理,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它不但能提高技击功能,而且也能促进身体物质的新陈代谢和人体功能的阴阳平衡。
悟此剑道,阴阳互动、相向相背,不光是外在的变化,关键在于暗劲,暗劲又在于心知,是一个由身知到心知再到身知的过程。
练好太极拳很难,掌握好独立步平衡更难,难就难在总是找不到训练的方法和窍道。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窍道,掌握好独立步就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