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又名堪舆,作为中国古代方术之一,与仰观深邃无垠的天空的星占术截然相反,堪舆学俯察江河径流/群山起伏的大地,精心选择人类生与死的两大归宿(阳宅和阴宅).并以其周围的不同风向水流来判断住家和葬者的吉凶祸福.包括当代的公共墓地的选择(其中精细到个人的八字)。晋 郭璞《葬书》有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也。 《周易 涣卦》“风行水上 涣”实为激动波涛,散失之象也,表面来看与风水无关,其实风水又名堪舆 形法,其本意如何?“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故为奇辰”《淮南子 天文训》。再来看看堪舆何解?汉许慎:堪者天道也,舆者地道也。“堪舆,天地之总名也”张堰《扬雄传》。“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意也”总而言之,古人对堪舆的解释无非是,天道地道之意,天高地厚也。(似有不妥)再看《说文》堪者,地突也。由此可知,堪舆之意实为,大地的山脉山地一类的地形,可见早期的风水术无非就是寻找高敞的地形下葬而已(汉武帝的皇陵实为典范)。说来说去,无非引经据典而已,无意间发现李约瑟的解释更为贴切:“中国的风水是调整生人住所和死人住所的,使之适合和协调于当地宇宙呼吸气流的方术。”真是简单明了又形象恰当。那我们就可以理解为,风水术也就是调整生人和死人住所的现代科学了(建筑学)。
堪舆之术体系庞大,错综复杂,优劣悬殊较大。本无意而论,然胸有澎湃,当前堪舆派别众多,其实综观而言无非一山一水,中国人以龙为图腾,况且综合为:山龙派和水龙派吧(戏言)。当然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了(为了避嫌不得不把俺山东老祖宗搬出来了):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嘿嘿)。想我泱泱大国,自鸿蒙开辟以来,山和水便为乾坤两大神器,并雄于天地之间,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流一峙,一雄一雌。。。。。(老子抱一章里说的很明白)。天覆地载,日旦月暮,各司其职。先水后山,中间一气,其实人类自身又何尝不是呢?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子,气行则水随,水止则气蓄,子母同情,水气相逐。(有点晕了)再说下去将无休无止了,一句话:风水也罢堪舆也罢,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诸子百家吧)是根本不能搞的清楚的。再就是实践(具体的考察了),在此权当是“游山玩水”吧! 下面谈点具体的吧 ,以供大家研究探讨!
(一)观察地势 (觅龙)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缔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颖。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分为四列九山。风水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人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中龙山氓山人关中,至秦山人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人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地走向。
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比形大,形比势小,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为来龙,若马之驰,叵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在龙脉集结处朝案之山为佳。朝山和案山是类似于拱伏案之形的山,就象臣僚族拥着君主。朝案之山可挡风,并且很有趣届之情。如《日下旧闻录·形胜》引《朱子语类》论述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白虎,正面嵩山为前案屏障即玄关,淮西诸山为第二屏障,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屏障,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之散之,有水以界之。堪称万世帝王之都,这是以京城为中心,(为什么呢?北京古为燕地又名幽州冀州,北龙有燕山既北易之地,难怪朱子大呼”天地间好个大风水“)。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越。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任何一块宅地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犹如中医切脉,从脉象之洪细统虚紧滑浮沉迟数(三部九候),就可知身体的一般情况,因为这是由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状态所决定的。只有形势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患之忧,乃大福矣。
(二)因地制宜 (察砂)
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主张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 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淮南子。秦族训》云:"俯视天地,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墩、高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先秦时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民·货殖列传》记载:"十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地质也不一样,(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包括土质的颜色)建筑形式一般也不同(民居可见一斑)。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陕北、陇东、豫西、晋中等地,在黄土高原上建几米见方的洞穴,洞口立门窗,朝向南方。窑洞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围式竹楼。《旧唐书·南蛮传》云:"山有毒昌,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子围。"楼下空着或养家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云南的傣族、景颇族、海南的黎族、广西的侗族大多把竹楼修建在依山傍山之处,视野开阔,风景优雅。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使于随水草而迁徙。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彻房,华中平原的人民以土砖建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如果易地改换建筑,人民不会接受(为什么?还用好所吗)。明代谢肇渐在《五杂》中说:"南人有无墙之室,北人不能为也。北人有无柱之室,南人不能为也。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按行于木,南人不信北人有万斛之窑藏于地中,地燕都虽有,然不仅秦晋之多,盖人家类似当蓄室矣。基地操故不腐。其人坚故不崩。
中国现存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楷模。湖北武当山是道教名胜,明成祖朱校当初派三十万人上山修庙,命令不许劈山改建,只许随地势高下砌造墙垣和金殿。
清代康熙年间,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河北省承德旁边修建了一座避暑山庄。康熙皇帝热爱自然,崇朴爱物,亲自选址和测量,山庄的高不过海拔300至5o0米,而它的北边,在200公里的距离内,陡然向上形成了高达约1600米的坝上高原,高原是一座巨大而厚实的屏障,挡住了西北的寒流。渤海沿武烈河而上的水气在此增加了湿润度。雨水充足,气候暖和,林木茂盛,天成一处自然植物园。康熙皇帝在引建庄时,下令不许砍伐和博猎,而要大量种植油松和其它乔木,并且开挖湖泊,引入水鸟栖息。山庄北有狮子沟,东界武烈河,西有广仁岭,国西而东形成台地。全计占地约八千四百孔,国内有起伏的山峦、平坦的原野、葱郁的山谷,自成天然之趣。(包括承德避暑山庄,当然这1其间还有另说)
中国是个务实的国度,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思想的真谛所在。
(三)勘测地质 (察砂)
建筑基址的地质及其环境的地质,对人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在二千多年前有一种土宜法《周礼·司徒》云:"以上宜之法辨十有二立之名物,以相名老而知其利害,以单人民,以着鸟兽。以破草木。"这就是根据占现土地,帮助人民避凶趋吉。
上一篇:客厅风水布局中的常见忌讳
下一篇:卧室风水摆设禁忌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