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光临!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气功网 >> 道家气功 >> 内丹仙学 >>

得 “丹 ” 体 验

浏览次数: 日期:2012-11-08 09:00

  道家丹功历来多是师徒密传的,经性命双修,将精、气、神凝炼为一,结就玄珠,名曰内丹,颇具神秘色彩;经过修炼,我亦得丹。笔者体验到的内丹是一颗饱含能量而密度较大的特殊气珠,大小近似小孩玩的玻璃弹子,其形状、大小、颜色在形成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气通大、小周天和中脉贯顶后,真气像一股热流流注经络之中,经过“四交”(即三阴三阳交、任督交、心肾交;乾坤交)达到经脉之气归于中脉时,才凝聚成有形有象的特殊球状气团。从1988年8月21日气通大、小周天起,至1989年2月12日结成玄珠,历时半年之久。 真气凝聚成珠状内丹的情景:进入定境;自发深呼吸3次;每呼吸一次腹部膨胀一次。当膨胀消失后,呼吸顿停,静极之中腹内现一圆洞,这就是丹家所说的丹田。内视还可见到百会穴至会阴穴之间连接着一条白色的管道,此即中脉,又叫中黄正脉,管道等。白色的真气从头顶百会管口进入管内,聚于腹中之“洞”,真气不断旋转、发热、发光,渐渐凝聚成一颗白色的特殊气珠内丹。

  内丹形成之后反应如下:静中忽而生动,腹中微微一震,丹田内吸,牵动五脏六腑,一颗弹子大小的气珠发于下丹田,过会阴穴,沿督脉滚动向上。这时,脊骨摇动,身体随之左摇右摆。气珠到达两眉之间印堂穴,停留片刻,落入性宫,刹时间全身发热,剧烈扭摆,金光炫目,头颅深处“嗒嗒”发响,前额发胀。气珠自上胯降人口中,“嘶嘶”作响,带来满口津液,其味如冰片,甘中带凉。丹家称此津液为“甘露”。经过口腔的是一颗珠状的硬物。我多次试将气珠含于口中,没有成功。气珠下重楼,如物入喉,有轻微的摩擦感,伴随咽液的“汩汩”声,快如闪电,直泻腹中管庭穴,引起更大的震动、发热。呼吸停顿,身体若失,妙不可言,正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若气珠运行腹腔内,常上浮下沉于中、下丹田之间。上冲,则沿中脉旋转直达头顶百会,头骨作响,眼现金光,身体会发出类似琵琶的弹拔声)著气珠流转到手部劳宫穴,从十指相对的手印通过,会化成气流,经五指流向另一只手的劳官穴还原成珠,并且强大的气常常把双手弹开。此阶段,我可有点怕气珠的运行了。结丹前内气运行给人舒适的感觉,而现在气珠对穴位、经络、肌肉、内脏等的刺激,由初期像针轻扎到蜂刺一样痛,或触电那样强烈,.甚至产生爆炸感,身体从微动到剧烈扭摆。

  内丹周流中内景丰富,在性宫内视反照,历历在目。丹光五彩缤纷,变化多端,常见银白、淡黄、金黄;偶见紫、赤、蓝、青、黑等,光强耀眼,光象之丰富,笔墨难书。偶然闻到的丹香是一股浓浓的檀香味,沁人心肺。

  我练功除保持松静状态外,从没有用意念去指挥内丹的行动,一切顺其自然。初期,气珠连续运转几天(练功才运转,不练不动),静养几天,又运转几天,每次自转少则一、二小时,多则通宵达旦。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转天数越来越少,静养时间越来越长。功夫至此,印堂自有月光常明,光的的,圆陀陀。

  近几年对于内丹争论颇多,我认为不足为奇,因为各人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以致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练功方法都存在一些差异。即使同一个人,每次练功的内景也难以雷同:我的体验与古藉所载的也大不相同,实在难以执一而论。但是,内丹在体内的存在却是无可置疑的。至于小还丹与大还丹的异同,由于我是同时贯通中脉和大、小周天的,没有亲身感觉,也就没有发言权了。

所属类别: 信息之窗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返回文章目录===